王仲勛
摘 要:目前,我國職業教學雙創工作深入發展,藝術設計專業自身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如何做好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問題。文章主要對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藝術設計;實踐教學;藝術專業;專業教學
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仍存在缺乏嚴謹性和系統性、創新創業項目的企業支持力度不足、學生創新創業初期條件匱乏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體,應從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的維度來培養學生,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平臺,明確團隊組織關系和人員架構,提供實踐機會及配套服務,最終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功效。
1 藝術設計專業中實施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藝術設計教學完善與發展的需要。從傳統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來看,造型基礎、設計基礎以及專業設計構成的模式缺乏一定針對性,在某種程度上沒有突出藝術設計的特色。現代化藝術設計教學要求學生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因此,教師在講授設計理論時,將實踐教學滲透至各個環節,有效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強化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通過各種實踐經驗,驗證課本知識,實踐設計思想和理念,增強直觀感受。在此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從教學傳授者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設計藝術設計方案,打開設計思路,激發創造潛能。其次,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環節。藝術設計的學科性質決定藝術教育最終是為市場服務的,需要設計者或學習者深入了解日常生活和是市場需求,掌握更多、更直觀的知識,從中尋找創造靈感,啟迪思維,從理論知識上升到實際操作的層面。由此可見,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必須引導學生深入到生產一線了解生產過程,通過與操作人員交流對藝術設計形成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并熟知生產流程和環節,強化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明確自身學習方向。
2 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2.1 缺乏科學且明確的培養目標
在對學生們進行專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高校出現缺乏科學且明確的培養目標問題,不能對學生們開展高水準的課堂教學和能力培養。大多數高校普遍對學生們進行傳統方式的課堂教學,對專業學生開展理論層面的灌輸教育,但是沒有得到專業培養的支撐。這樣就導致學生們沒有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度的認知,也未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學科技能,所以沒有實現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1]。
2.2 藝術設計實踐教學資源不到位
當前很多藝術設計專業所開展的實踐教學都是非常基礎層面的實踐內容,不僅具體教學內容陳舊,而且欠缺該有的軟硬件實踐設備的支持,傳統實踐教學教材體系至今也沒有得到真正的突破,考核體系也是欠缺先進性和完善性。
2.3 忽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
藝術教育注重創造,教師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應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創作能力、創造能力的訓練,以此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但從當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看,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還停留在專業知識傳授層面,未有效開拓大學生的思維,促進大學生思考、想象、感悟知識,導致部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得到培育與發揮,使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不高。
3 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策略
3.1 樹立新型實踐教學理念指導實踐教學
創新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最重要前提之一便是要樹立起新型實踐教學理念,用新理念來指導教學才能夠真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要結合實踐教學的實際需求和開展情況,從源頭上對實踐教學工作進行梳理,重新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要沖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逐步調整實踐教學模式,建立起更加符合實際教學所應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從根本上改變實踐教學現狀[2]。
3.2 選擇科學的課本內容,學科教師及時充實專業學習資源
第一,高校應該選擇科學的課本內容,以此避免出現使用老舊課本開展專業教學的問題。在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最新出版的書籍,重點對理論知識和行業動態資源進行分析,觀察這些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通過選擇高水準的專業教材,教師才可以給學生們開展更高層面的理論知識講解,利于后期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第二,學科教師及時充實專業學習資源,豐富專業教學的資源。這是因為受到教學資源的限制,高校學生也沒有更好的了解到藝術設計的行業動態和人才培養需求,很難運用創新思維對課程知識進行分析和靈活性的運用,不能在崗位工作中更好的發揮出自身價值。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和行業發展動態信息,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課程教育中,指導學生們對這些內容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運用思考,感受到行業發展的動態和人才培養需求。通過實施這樣的課堂教學,藝術設計教師能借助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給學生開展更高層面的專業教學和能力指導,引導他們對專業知識進行多層面的分析和實踐運用。立足這樣的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全面的認知,利于其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
3.3 開展產教融合,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視產教融合,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產教融合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能夠使校企雙方發揮各自的人才培育效度,進而提升人才培育的質量。如,在產教融合中,學校發揮教育效度、做好教育工作,企業發揮生產效度、做好生產工作,可以促進大學生融入實訓,推進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進而提升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同時,高校借助產教融合教育模式,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育,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進而構建優秀的師資隊伍。此外,高校還應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育,推進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混合式教學的開展[3]。
3.4 優化教學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實踐教學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由于引導者包括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因此,教學評價涉及學校評定和企業實習單位評定。為了均衡兩者評價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個全面、公正的評價體系。藝術設計是一門形式多樣的應用型學科,隨著實踐環境的多變,實踐教學目標和要求也在一直發生變化,這就要求考核評價方面遵循專業特點,注重應用性和創新性方面考核,制定詳細的可量化指標體系。另外,評價形式上選擇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根據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和能力發展來進行評價,主要考核學生實踐能力。在評價主體選擇上,聯合教師、學生和企業人員,采用一種開放式的考核形式,均衡各自評價所占分數。通過此種方式讓教師了解學情,明確教學方向;讓學生了解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讓企業更清晰地認識到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方向。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年我國大力倡導長信創業教育,在此背景下藝術設計教學活動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該通過搭建立體平臺、轉變教學理念、完善評價機制等多方努力下實現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教育改革,為我國高職教育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利娟.藝術設計教學模式與創新思維培養研究[J].藝術科技,2019(07).
[2]郭杰.試析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創新思維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7(17).
[3]劉嵩雪.“互聯網+”模式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效果分析[J].大眾文藝,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