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
摘 要:在新《預算法》貫徹落實的背景下,政府財政改革向縱深發展。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推進預算管理工作,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預算管理環節,厘清預算管理責任,構建預算管理體系。但是,目前由于歷史與現實因素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從預算管理制度建設、預算編制、信息溝通、績效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出發,分析應對的措施,以期對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健全預算管理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8-0067-02
201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正式實施,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改革拉開了帷幕。在“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基調下,行政事業單位依據法律規范,不斷調整傳統預算管理中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在管理內容與管理形式上不斷細化,提高了單位自身預算管理能力,同時也支持了國家財政改革,促進了新的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但是,新的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漫長而坎坷的過程,從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實際情況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基于此,為進一步落實新《預算法》,推進新預算管理體系建設,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現狀分析,發現預算中的問題,進而給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我國新時期預算管理要求,預算應貫穿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并形成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環境。但實際上,從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環境建設來看,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組織架構不合理,預算的決策與實施環節缺乏系統完善的組織支持,重視預算管理機制的構建,忽視預算計劃的實際落實;預算制度建設不合理,各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到位,影響了預算的規范化運行;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意識淡薄,單位領導對預算管理工作占據絕對的話語權,各環節工作人員主動執行預算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預算在單位內部的影響。
(二)預算編制中存在的問題
預算編制是建立健全預算管理體系的基礎性工作,科學編制能夠保證預算管理方案的質量,提升預算管理執行效果。但是,從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情況來看,其中存在編制方法單一的問題。有調查顯示,有一些單位依然習慣采取在歷史基礎上增量計算,按照人員編制、人員劃撥等進行固定預算等等,這導致預算編制內容與實際不相符,偏離了預算管理目標。此外,還有預算編制范圍模糊,尚未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形成科學、系統的定額標準體系;預算編制審核的職權存在交叉,審核工作不嚴密,影響了預算的權威性,降低了預算管理效率。
(三)信息溝通交流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各環節形成順暢、高效的信息溝通。但是,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中,信息化水平偏低,即便是在“互聯網+”發展計劃的驅動下,單位的信息系統建設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在預算管理環節依舊比較薄弱;預算執行環節與財務管理環節的信息交流不順暢,工作銜接不緊密,導致預算執行不到位,業務內容與財務管理錯位等問題;預算管理的信息公開程度較低,行政事業單位的官方網站對于預算信息公布不及時,缺乏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與民眾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互動反饋,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形象。
(四)監督評價與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新的預算管理按要求,績效管理是預算監督的重點內容。但是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實際來看存在如下問題:預算績效目標不夠清晰明確,甚至存在設置不合理的現象,與行政事業單位所履行的社會服務職能不匹配;預算績效監督與控制環節不科學,單位內部對于預算執行情況的信息收集不全面,或者缺乏系統有效的數據,或者側重于某一方面的績效考核,影響了預算執行效果;預算管理評價缺乏力度,一些單位存在預算評價意見不按時上報等現象,即便上報,在內容上也不夠全面,難以真正反饋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預算評價效果。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的相關對策
(一)完善組織架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
科學完善的組織架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實現預算管理的基本前提。在預算管理中,行政事業單位首先應構建科學化的組織架構,即根據權責對等的基本原則,建立集體決策機制,尤其是針對重大業務內容,更應該建立規范化的決策程序,減少領導者對預算管理的控制,根據單位的職責所在制定切實可行的預算管理方案。其次,完善管理制度,明確工作細則。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單位內部各環節在預算管理中的職責,確定預算編制與執行的具體內容,并結合業務環節梳理、查找、評估預算管理中的風險,并結合各部門的工作實際給出預算管理建議,以建立全過程的風險控制機制;協調預算管理人員的配置,注重專業人員的培訓,通過提升人員的業務能力,切實推進預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健全預算編制、審核、批復、執行等相關機制,為后續的監督與評估奠定基礎。最后,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內部宣傳,強調全員參與預算管理體系建構的重要意義,提高各部門工作人員參與預算工作的意識;注重單位文化的建設,將推進預算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納入到單位文化體系中來,利用文化的滲透與影響,提高單位內部人員對于加強預算管理工作的共識,進而優化預算管理環境。
(二)重視預算編制,加強預算編制審核
行政事業單位應重視預算編制工作的基礎性地位,通過協調各部門的預算編制范圍,理順編制審核工作流程,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在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管理過程中,首先應明確各部門的預算編制范圍,根據各部門財務資金的來源,細化預算編制內容,結合部門主要業務推進編制內容的落實,明確預算編制原則,完善預算收支范圍的劃分;完善預算編制方法體系,結合各部門預算管理要求,采用固定預算編制、零基預算編制等方法,提高預算編制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的契合度。其次,加強權利與責任的劃分,防止預算編制與預算審核的交叉,保持編審工作的獨立性,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性。最后,理順預算編審流程,推進預算編制工作的審核與下達。具體的工作流程包括啟動編制工作、組織召開預算編制工作會議、根據通知提出預算編制整體方案、審核、下達預算整體編制方案、申報并匯總新增經費需求、組織會議對申報材料集中編制、編制預算、再次審核、接受并下達各部門預算數量等等,在工作推進中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明確流程內容描述,并形成文檔,作為預算工作推進以及歸檔的依據。這樣的編制、審核流程強調的是權責分離,以及環節工作的銜接,并通過程序化、規范化的管理為預算執行奠定基礎。
(三)加強信息溝通,提高預算執行效果
在信息化管理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過程中應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管理,打造“互聯網+預算”管理體系,促進預算管理的有效執行。在預算管理構建中,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現有的互聯網體系,引入智能技術,將單位的戰略、業務計劃與預算高度整合,形成不同的預算管理模塊,促進單位推行全過程、全方位的預算管理。其中主要模塊包括財政預算、預算執行、預算調整、財政決算、專項監督、監督預警、智能審查、建議意見、政策法規、文檔資料、數據管理和工作動態等,各模塊利用系統功能的架構,形成編制審批、人員到崗到位、數據采集錄入、制度歷程構建等工作的智能化設計,簡化預算管理信息交流途徑,提高信息溝通效率。此外,行政事業單位應通過預算執行與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銜接,協調各部門之間的責任管理,并通過信息溝通,提高管理實效。在管理過程中,單位財務部門應保證預算分配權的落實,通過信息傳遞與公開,明確各部門負有的預算管理職責;核查預算管理執行中的信息內容,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違規操作流程,并結合所涉及的金額及性質,從預算編制到審核再到執行的全過程進行信息分析,依托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執行偏差的環節,并且有針對性地給出改進方案,以推進預算管理目標的有效落實。
(四)重視績效考核,完善預算監督評價
在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實踐中,加強績效管理已經當前工作的重心和一項長期任務。黨和政府在新時期預算管理工作改革中,對于績效管理也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率,硬化責任約束,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預算管理的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
預算與績效管理一體化是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是彌補傳統績效管理工作弊端,實現預算管理質變的核心內容。在實際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應依托預算管理框架,將績效管理嵌入預算管理過程,建立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審核機制,完善預算績效監控管理,強化預算管理評價制度,將預算資金的分配、管理、監督過程的各個環節融入績效管理內容,提高績效管理水平。
總之,隨著新的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適應政府財政改革要求,梳理預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抓住重點,對其中組織架構、預算編制、信息溝通、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以促進預算管理機制改革,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持續有效地運行。
參考文獻:
[1]? 陳廣倫.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探析[J].納稅,2020,(16):160-161.
[2]? 邵慧君.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