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誼楠 孫鵬 劉夏



摘 要:為了解海南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以海南高職院校教師為調查樣本,從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以及信息化培訓需求等5個維度進行問卷調查,采用SPSS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對學校信息化環境滿意度能正向影響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意識能正向影響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及信息化培訓需求,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能正向影響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高職院校應加大信息化環境建設力度,制訂相關政策鼓勵信息化教學,提供多樣化的信息化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證研究
DOI:10. 11907/rjdk. 201990
中圖分類號:TP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20)010-0267-05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 Hai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study took teachers in Hai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survey sample,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from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wareness,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inform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bility,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in informa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mpiric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SP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choo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wareness,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wareness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and teachers training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tensify the building of the schoo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ncourag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related policies, provide diversif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improve teachers information learning activenes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empirical research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得到空前發展,如慕課、微課、云班課、雨課堂等。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1],這說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為適應時代發展,仍需進行深層次變革,如培養互聯網大資源觀、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開拓創新能力等。教師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生力軍,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升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尤為重要。
相關研究有:胡小勇等[2]提出新形態下教師職業核心素養是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信息化教學能力3個維度;顧小清等[3]對教師信息化專業發展現狀與問題進行探究;王衛軍[4]認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階段性過程;韓錫斌等[5]對全國28所本科和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調查研究;Shah等[6]提出 “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模型,將學科知識、教學法及相關技術深度整合[7],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
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上以“信息化教學能力”為主題詞,進行跨庫精確檢索核心期刊相關文獻。從2003年開始研究一直處于增長期,在近幾年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下成為研究熱點,共有164篇論文,如圖1所示。西北師范大學等10個單位在該研究中起引領作用,如圖2所示。
在對上述文獻梳理過程中,筆者發現關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現狀及問題、影響因素等幾個方面,相比之下,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及提升建議的實證研究不多。因此,筆者從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8-9]、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10-11]、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12-13]、教師對信息化方面的培訓需求[14-15]和對學校信息化環境滿意度[16-17]等5個維度調研,通過數據分析當前海南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18-19],為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提出參考意見,加速高職院校信息化進程。
1 數據統計
對人口學變量進行頻數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在201個受測樣本中,女性有130人,占比64.7%;年齡以31-40歲為主,有108人,占比53.7%;教齡以5年及以下和11-15年為主,依次有87人和58人,合計占比72.2%;學位以碩士為主,有112人,占比55.7%;職稱以中級職稱和無職稱為主,依次有75人和52人,合計占比63.2%。
多選題“主要承擔的授課課程類型?”的頻數統計如表2所示。受測樣本中主要承擔的授課課程類型最多的是“專業基礎課”,其次是“專業核心課”,占比最少的是“公共基礎課”。
多選題“參與過哪些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的頻數統計如表3所示。受測樣本中“參加過校級培訓”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參加過省級(含直轄市)培訓”的人數,緊隨其后的是“沒參加過”的人數,人數較少的是“參加過國家培訓” “參加過市級培訓” “其它”。
多選題“學校提供的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途徑/手段/措施”的頻數統計如表4所示。“培訓”是提供最多的方式,其次是“提供教學支持” “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平臺/軟件/系統” “提供技術支持”,人數比較少的是“選擇提供保障措施” “發布政策措施” “成立教師專業發展管理部門” “發布標準規范” “提供訪學支持” “校本研修” “構建學習共同體” “其它”。
多選題“希望通過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的頻數統計如表5所示。“課件制作技術”是選擇最多的選項,其次是“信息化教學設計” “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能力” “學科教學工具使用” “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應用”,之后是“網上資源下載與應用技能”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 “信息技術基本操作”,選擇比較少的是“網絡安全應用” “其它”。
多選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應從哪方面入手?”的頻數統計如表6所示。“信息化的教學設計能力”選擇最多,其次是“音、視頻素材的編輯與處理” “PPT等多媒體課件制作開發與提高”,之后是“動畫制作” “網絡課程開發與應用” “圖像采集與處理”,選擇比較少的是“現代教學技術理論” “辦公軟件” “Office”。
多選題“限制對數字化資源使用的因素?”的頻數統計如表7所示。選擇最多的是“資源在使用時有下載、版權等限制”和“缺乏課程教學活動所需配套資源”,其次是“資源描述不完備不準確,難以搜索到適用于教學目標的資源”和“不同來源的資源難以整合到網絡課程中”,占比最少的是“學生在訪問資源時不順暢”。
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各教學/教研環節應用程度統計如表8所示。量表為5點計分,以3為中值,得分越高代表應用程度越高;得分越低代表應用程度越低。統計結果表明,備課、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在線作業與測試、在線答疑與網上指導、教學評價與反思的均值都在3以上,說明信息化教學資源對備課、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在線作業與測試、在線答疑與網上指導、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應用程度都較高。
對常用教學工具熟悉程度統計如表9所示。量表為5點計分,以3為中值,得分越高代表熟悉程度越高;得分越低代表熟悉程度越低。描述統計結果表明,信息檢索工具、辦公軟件、教學資源制作軟件均值都在3以上,說明受測群體對信息檢索工具、辦公軟件、教學資源制作軟件熟悉程度都比較高。知識管理工具均值在3以下,說明受測群體對知識管理工具熟悉程度偏低。
2 信效度檢驗
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問卷結構效度,分析模型如圖3所示。
驗證性因子分析模型整體擬合情況如表10所示。其中x2/df=1.940<3,RMSEA=0.069<0.08,RMR=0.029<0.05,IFI=0.943>0.9,TLI=0.932>0.9,CFI=0.942>0.9,主要擬合指數都達到臨界值范圍,判定模型可以整體擬合。
該驗證性因子分析模型的因子負荷和Cronbach‘sα系數情況如表11所示。由表11可知所有的因子負荷都在0.5以上,效度檢驗結果良好。Cronbachsα系數在0.8以上,表明信度檢驗結果良好。
3 相關分析
對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進行統計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2所示。量表為5點計分,以3為中值,結果表明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均值都在3以上。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信息化教學意識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3個變量中兩兩變量之間均存在顯著正向相關性(p<0.01),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僅和信息化教學意識存在顯著正向相關性(p<0.001),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和其它變量都不存在顯著相關性(p>0.05)。
4 結構方程模型
建立結構方程模型以整體檢驗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之間的關系,得到結構方程模型如圖4所示。
該結構方程模型各項主要擬合指數如表13所示。其中,x2/df=1.971<3,RMSEA=0.07<0.08,RMR=0.032<0.05,IFI=0.934>0.9,TLI=0.923>0.9,CFI=0.934>0.9,均達到擬合范圍,判定該結構方程模型可以接受。
該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如表14所示,表明信息化環境滿意度對信息化教學意識存在顯著正向影響(β=0.331,t=4.143,p<0.001),信息化環境滿意度對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不存在顯著影響(β=0.052,t=0.742,p>0.05;β=0.067,t=1.182,p>0.05),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對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存在顯著正向影響(β=0.848,t=7.467,p<0.001),信息化教學意識對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存在顯著正向影響(β=0.667,t=7.501,p<0.001;β=0.234,t=3.103,p<0.01),信息化教學意識對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不存在顯著影響(β=-0.003,t=-0.036,p>0.05)。
5 結語
高職教育首要任務是培養一線高技能人才,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直接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本次參加調查問卷的師資情況如下:性別方面女性占比過半;碩士學歷占比55.7%,教齡5年及以下占比77.2%,中級職稱人數最多。這些數據說明受測群體中青年教師和中級職稱教師較多,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多選題數據說明高職院校通常會提供校級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受測群體對信息檢索工具、辦公軟件、教學資源制作軟件熟悉程度較高,對知識管理工具熟悉程度偏低。
對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信息化環境滿意度等因素進行因子分析,結果表明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信息化教學意識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3個變量中兩兩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性。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僅和信息化教學意識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性。對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信息化環境滿意度、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等因素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檢驗,結果表明信息化環境滿意度對信息化教學意識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信息化教學意識對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需求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對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
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既要提供校園網絡建設、設備采購等硬件保障,也要提供優質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建設或共享等軟件支撐。學校應制定鼓勵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相關政策,倡導教師應用信息化進行教學。通過對信息化環境的優化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促使教師主動進行信息化技能學習及應用。此外,根據學校教師信息化水平不同提供差異化、多層次培訓,更好地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 童燕軍. 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問題與對策研究[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9(6):117-120,162.
[2] 胡小勇,祝智庭. 信息化視野中的教師教育[J]. 中國電化教育,2003,19(6):25-27.
[3] 顧小清,祝智庭,龐艷霞. 教師的信息化專業發展:現狀與問題[J]. 電化教育研究,2004,22(1):12-18.
[4] 王衛軍.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5] 韓錫斌,葛文雙. 中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8,17(7):53-59.
[6] SHAH S,MURTAZA A.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12,2(7):1420-1429.
[7] 劉蕾,戴心來. TPACK理論視域下的職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研究[J]. 軟件導刊,2019,18(12):267-270,276.
[8] 黃建國.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調查及提升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18,17(16):105-108.
[9] 韓錫斌,葛文雙. 中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8,17(7):53-59.
[10] 張躍東. 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程序與方法[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7(35):48-52,58.
[11] 宋美喆. 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評價體系與提升對策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1):231-233.
[12] 劉喆,尹睿.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 中國教育學刊,2014,13(10):31-36.
[13] 梁云真,蔣玲,趙呈領,等. 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以W市5所職業院校為樣本[J]. 電化教育研究,2016,37(4):107-113.
[14] 頡夢寧. “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1):92-94.
[15] 姜藺,韓錫斌. 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遷移的分析框架[J]. 中國電化教育,2018,17(4):17-25.
[16] 江玉梅,邢西深,佟元之. 2.0時代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現狀、問題與發展路徑[J]. 中國電化教育,2020,19(7):119-124.
[17] 趙建華,姚鵬閣. 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J]. 中國電化教育,2016,15(4):95-105.
[18] 劉夏,歐志鵬,李苑輝,等. 海南高職院校公共課教師現狀實證研究[J].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0(2):150-158.
[19] 陳誼楠,劉夏. 海南高職公共計算機師資現狀的實證研究[J]. 遼寧高職學報,2019,21(4):85-89.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