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忠海/諸成業 (吉林藝術學院)
對于任何一個聲樂演唱表演者來說,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肢體動作,由于個人特征的不同,身體部位的動作也是不同的。這些肢體動作的產生與演唱表演者的心理狀態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演唱表演者內在心理狀態的外在體現。對于優秀的聲樂演唱者來說,肢體動作也是一種輔助音樂表達的方式,通過合理的運用肢體動作來形成一種獨特的肢體語言,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聲樂演唱。
提及肢體語言,必然先要了解肢體動作。肢體動作是人身體的主要部位發生的動作,揮手、轉頭、回身、踢腳等等,甚至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屬于肢體動作。而肢體語言是指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或是輔助語言來表達一些意義。豐富的肢體動作,可以讓語言表達更為形象生動。肢體語言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結合限定的場景進行理解。例如,掩面既可以表達難過傷心的意思,也可以表達無奈無助的意思。鼓掌既可以是一種對于美好事物的贊許,也可以是對人的一種挑釁。在聲樂演唱中,肢體語言可以幫助表演者更好地傳達音樂的內涵,能夠進一步增強音樂的情感渲染力。
適宜的姿態對于聲樂演唱來說,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適宜的姿態可以幫助演唱者營造一種演唱的舒適感和自然感,也能夠在合適的時機來增強演唱的渲染力。對于一個成熟的演唱者來說,一個適宜的姿態是影響演唱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演唱者在開始表演之際卻發現自身的姿態存在別扭或是該姿態不太適宜這個主題的舞臺演唱,那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演唱者的心理,有時候舞臺姿態一旦確定下來,便不再容易更換,一旦隨意在舞臺切換姿態,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觀眾的觀感。
適宜的姿態也能夠保持演唱者在舞臺上的平衡感,給觀眾營造一種姿態美感。優秀的演唱者不僅對于演唱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對于演唱的外在形式亦是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在演出時身體姿態的選擇上。身體姿態是否適宜,一方面影響著演唱者的整體狀態,另一方面也影響著演唱的整體效果。姿態的選擇并非是隨意選擇出來,姿態的把控也需要經過嚴格的練習,通過不斷在練習中調整姿態,以期找到適合自身的表演姿態。
聲樂演唱者的手勢是心理狀態的一個反映,通過手勢可以觀察出演唱者是否存在緊張心理。一般來講,成熟的聲樂演唱者不會局限于手勢狀態,他們的手勢狀態不會成為干擾表演的因素,而是表演過程中的幫手。自然流暢的手勢狀態能夠為演唱加分,觀眾可以通過演唱者的手勢狀態來感受音樂的節奏,通過手勢狀態也可以感受到演唱者的情緒起伏。手勢的狀態是聲樂表演者傳遞信號的一個標志,通過變換不同的手勢動作來向觀眾傳達不同的音樂情感。
如果無法把握好手勢的狀態便會適得其反,給觀眾觀看演出造成一定的干擾,甚至打破聲樂表演的和諧感。手勢狀態是輔助于聲樂演出的工具,如果手勢動作過多或是手勢動作沒有跟上音樂的節奏,便會給人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從而影響觀眾對于音樂的欣賞。聲樂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應該學會隨機應變,選擇適宜的手勢動作來為演唱助力,拋卻緊張的手勢,以及僵硬的動作,而選擇相對于比較適合演出主題和適宜自己的,才能夠實現將手勢與演唱完美結合。
對于任何一個舞臺演出,協調的身體狀態是演出成功的前提條件。對于聲樂演唱者來說尤其如此,必須要保持頭部與身體的協調狀態,才能更加準確地傳達音樂的內涵,才能營造深入人心的音樂形象。如果身體與頭部的協調感被破壞,那么便會破壞正常聲樂表演的美感,觀眾所見是僵硬的身體動作和了無狀態的表演者,觀眾所聽也是雜亂無章的樂曲,舞臺所呈現的表演失去了音樂的欣賞價值。因此,對于任何一個聲樂演唱者來說,身體與頭部的協調都是至關重要的。
要求聲樂演唱者身體與頭部的協調意味著需要表演者的大腦去支配身體,通過大腦給身體各個部位發送訊息來使得身體各個部位配合起來,以達到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作用,促進身體與頭部之間的協調關系。在日常聲樂演唱練習的過程中就需要注意到身體與頭部之間的狀態,既保持頭腦的清醒又要放松身體,這樣才能在演出時給身體一個明確的指示,使得身體與頭部保持密切的協調關系。
腿部的動作也是構成肢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聲樂表演者在舞臺上整體狀態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腿部動作位于身體的下半部分,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是聲樂演唱者上半身狀態的重要支撐點。如果腿部動作不穩或是由于緊張造成腿部動作過多,那么可能給上半身的姿態帶來嚴重的干擾,也必然會影響聲樂演唱者的整體狀態。聲樂演唱者腿部的動作不宜過多,而需要配合上半身的動作,以達到優雅的演出狀態。
歸根結底,肢體語言是聲樂演唱者為達到演出效果的一個表達手段,真正的演唱效果還需要聲樂演唱者具有優秀的演唱功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肢體語言在烘托音樂主題,渲染音樂情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于肢體語言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還需要不斷地通過專業訓練來達到肢體的協調,力求在舞臺演出時以最佳的身體姿態進行正常的演出,以發揮肢體語言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作用,給觀眾營造一種和諧的音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