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棗山小學 金 巖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父母教育以及社會影響等均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造成影響。英語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學困生,由于他們理解能力較差、反應較慢以及興趣度不高,也就導致他們整體英語學習水平偏低。在教學當中,教師應尊重學困生,重視學困生,積極找出學困生的成因,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進而找準解決問題的途徑,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英語教師面對“學困生”多是“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學困生往往是習慣性地采用訓斥甚至羞辱等手段以達到管理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其與教師的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秉持的觀念是“你不會,我教你;你不學,我強制你學”。教師通過“叫家長”的方式來逼迫學生服從,一方面,嚴重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另一方面,極易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扼殺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師生關系的不和諧,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繼而間接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厭惡。
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多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從多元智力理論出發,實際上每個學生的智能優勢也是不盡相同的,并且個體所存在的智能也是會發生變化的。例如:部分學困生,其可能英語基礎不好,但卻有些“小聰明”;而有的可能在書寫方面有所欠缺,但在英語口語表達上卻比較流暢;抑或部分學生可能成績并不理想,但卻有非常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如果教師不能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只是一貫采用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就極易使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具備拼讀、拼寫以及聽力和記憶等能力,不可否認部分學生在語言學習上具有較好的天賦,但也存在部分學生由于長期未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逐漸成為“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如不能夠采用英語的思維學習,害怕開口練習、懶于參加各種英語實踐活動,或只注重完成平時教師布置的書面作業,而不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自覺強化課外的閱讀與背誦,甚至在日常拼讀中采用漢語發音代替英文發音、生硬地記字母組合等,會導致英語學習越來越困難。尤其是伴隨著教材難度不斷提升,整段英語的輸出要求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單詞和短語的儲備,而這意味著需要大量記憶,如果平時在學習英語時一味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同時又欠缺主動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則會對英語產生畏懼學習的心理,進而淪為學困生。
心理學研究發現,肯定和贊美學生的優點與長處,能夠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樣學生才能高效地進行學習,并隨時保持積極的進取心以及強烈的榮譽感。面對學困生到位的回答或者獨特的想法,教師應給予發自內心的鼓勵與表揚,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成功感,進而對學習英語產生喜愛之情,這對于他們將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例如:學困生在回答問題時表現出緊張等狀態時,教師可以用親切溫和的語言鼓勵他:“不要緊張,先舒緩一下自己的心情,大膽一些,錯了也沒關系,只要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的回答有點偏差時,教師應懂得淡化他的缺點,找出他的優點加以肯定,此時可以委婉地告訴學生:“雖然你說得不是很全面,但老師還是為你的勇敢感到高興,如果再深入地思考一定能夠答上來。”此外,在作業或考試上給予學生一個針對性的評語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某個學困生因為考試不及格很沮喪,此時教師就可以寫上一些具有激勵性的話語:“I heard that you didn't pass the exam, the teacher is also very sad, but please don't lose heart. One exam doesn't mean your overall score. The teacher believes that you can get better score in the next exam. Come on!”當學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很好的成績時,教師可以給予他們表揚的話語,如:“I heard that you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is exam. The teacher is as happy as you. It seems that your efforts are not in vain. Just believe in yourself!”教師能夠經常對學困生實施鼓勵與表揚,不斷地激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挑戰自我,再加上科學的引導,一定能夠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挖掘他們內在的潛力。
學困生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暫時困難型,這類學生的意志力以及思維力較差,在學習上很容易錯過時機,學習困難越來越重;二是能力不足型,這類學生的意志力很強,學習很勤奮,但缺乏一定的能力;三是動力不足型,這類學生學習條件非常好,但對學習無熱情、無動力;四是整體困難型,這類學生心理素質較差,極易出現自卑的心理,基本學習技能匱乏。因此,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了解他們的基礎水平與認知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進行“Happy birthday!”這一課的教學時,對于暫時困難型學生,教師可以結合圖片或繪本等激發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單詞的意思,期間不要催促他們,確保他們都能理解單詞意思之后,再理解句型的含義。對于能力不足型的學生,可以在課外做一些輔導補救工作,配合視頻等幫助他們厘清這節課的重點、難點,詢問他們在單詞或句型的理解上有什么障礙,并對其進行具體分析。對于動力不足型的學生,就可以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比如詢問他們以前過生日會收到什么樣的禮物、會做一些怎么樣的活動等,以此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樣才能產生學習動力。而對于整體困難型學生,教師應針對他們的特點提出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讓他們輕松地回答出問題,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因材施教,有助于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開展小組合作是實現學困生轉化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分組,通常是一名優等生搭配一名學困生,優等生可以對學困生進行輔導,為其答疑解惑、溫故知新,幫助學困生掃除學習上的障礙,而學困生就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長處,使他們形成互幫互助的心態,共同營造積極進取等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可以不定期評選出最佳組合獎,以激勵他們往更高的水平發展。例如:在進行“How many”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出示畫有蘋果、橘子、香蕉等水果的圖片給學生,學困生與優等生組成兩人小組后,輪流轉換角色操練對話。比如:優等生:“How many apples?”學困生:“Four.”優等生:“How many bananas can you see?”學困生:“I can see five bananas.”然后教師再出示其他有關動物、玩具的圖片,學困生與優等生互相轉換角色,繼續對話練習。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優等生注意和及時糾正學困生的錯誤讀音,以此逐漸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行知識競賽、英語比賽等評獎活動,在小組中選取進步最大的一組,并給予及時的獎勵,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勵他們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轉化學困生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情,教師要對學困生充滿信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積極采取各種方式增強學困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此循序漸進地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