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實驗小學 賴淑珍
課后習題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課文部分聯系緊密,也是對課文的延伸與鞏固,具有提高學生有效性的作用。但這個作用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應基于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使用課后習題練習系統,將課堂知識進行課后遷移鞏固,切實作用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養成,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閱讀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閱讀是學生對文本理解、領悟、吸收、鑒賞的重要通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通過初步閱讀了解文本,獲取有效的知識信息,成了課堂教學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就要悉心解讀教材,提高教學要求,特別是要關注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提高提取信息能力,并形成有效的深度知識理解,培養學生基本的延伸閱讀能力。
例如:統編版四年級上第四單元的《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都是古代神話故事經典,這個單元對神話故事的特點進行了回顧與整理,幫助學生感知這些名篇的內涵,體會想象的神奇。然后,教材通過“快樂讀書吧”課后習題設計,聯系單元內容,凸顯神話故事的精髓,體會盤古的無私與偉大、精衛鳥堅持不懈的精神、普羅米修斯的善良、女媧的博愛,指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古人借助神話表達的愿望,幫助學生學會把握人物形象,能夠找到幾個神話故事的共同點,體會想象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推進課后神話故事的閱讀與習作成效,發展語文素養。
語言的建構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更好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是小學語文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深刻領會語文教材課后習題的編排,讓學生在練習中意會語言內涵,提升語言表達交流能力,如統編版教材一些課文中精辟的詞匯,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交流能力的重要素材,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將課后習題中有關精辟詞語訓練的題型,有意識地巧妙安排到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活用,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表達能力。
例如:學習統編版四年級下第七單元的課文,主題圍繞著“人物品質、人物特點”進行編排。教材口語交際環節習題是作一個《自我介紹》,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課文中關于人物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特點,引導學生去提煉關鍵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特點,再運用到口語交際習題中的“自我介紹”的內容上。這樣的習題設計,摒棄簡單機械的積累,引導學生會學會用,提升語用意識。同時,在習題的訓練過程中也會推進學生人物寫作的有效性,以及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品質,提升學生素質素養。
“聽、說、讀、寫”是語文知識學習的核心要素,相對而言,“寫”又是語文知識輸出的重中之重。特別是面對新課標教材中日趨多樣與復雜化的閱讀文本,學生習作內容和訓練要求日趨開拓、規范,這要求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深入課后習題中的習作練習,來促進學生形成邏輯性較強的習作理解與實踐結構。
例如: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包含《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三篇課文組成,主要是圍繞“處處留心,連續觀察”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教學時,引導觀察直觀理解,訓練孩子處處留心,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學習作者相應的觀察方法。這個單元的課后習題要求寫一篇《觀察日記》,側重于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將課堂內容理解消化后,拓展到課外觀察研究,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新的事物,具體生動地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課后習題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觀察能力,通過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運用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并運用到實踐中去,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學習中,善用課后習題主要目的是去全面了解和檢測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能力,查漏補缺,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可以改進教師教學設計,促進“教”與“學”雙發展。此外,在課后習題的練習中,教師要強調方法的運用,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另外,有效地將習題與語文學習進行有機整合,以及重視習題的開放性,對其進行延伸拓展,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