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歡



摘 要:本文以四年級“足球”項目評價方案為例,旨在從學生的特長培養、能力提升與全面發展三個方面著手制定評價方案。采用“闖關式”的評價方法,每一關考核項目的制定與標準都以學生的能力為依據,注重培養學生的足球綜合素養。同時創新推出“特色評價”環節,注重差異教學,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信心,逐步發展足球能力。
關鍵詞:四年級;足球;評價;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10-0074-04
一、主題內涵
在國家大力推動校園足球發展的背景下,校園足球蓬勃發展。本文以四年級“足球”項目評價方案為例,旨在從學生的特長培養、能力提升與全面發展三個方面著手制定,對于每一關考核項目的制定都以學生的能力為依據,注重培養學生的足球綜合素養。同時又注重差異教學,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信心。
二、基本理念
根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下,以提升學生足球綜合活動能力為主要目標,創設培育學生足球特長的環境,根據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變化規律,以考查學生的能力為主要方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制定符合學情的學習內容與評價方案。
同時考慮到體質健康測試對足球項目的要求,對不同年級采取“大方向不變,小細節微調”的方式,改變繞桿個數或調整繞桿時間,靈活地將足球直線運球繞桿項目作為重點學習內容融入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穩步提升。同時采用組合評價的策略,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強烈的自我成效感。
三、設計意圖
(一)注重興趣,育特長
隨著足球項目越來越被重視,有意學習并且喜愛足球項目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學習時間緊,場地條件的制約成為學習足球的阻礙因素。以本評價為契機,注重學生的興趣特長。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日積月累,以培育學生一技之長。在此過程中,對于普通的學生,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足球,加深對足球的感情;對于足球天賦較好的學生,他們能及時被教師挖掘,更全面地去發展足球特長。
(二)尊重差異,提能力
足球運動的主要技術以個人技術與組合技術相結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不同水平學生的差異,對于水平二的學生,主要考查其個人技術,包括球性、運球、踢球等單項技術的掌握能力。對于水平三的學生,在個人技術的基礎上主要考查其組合技術,包括簡單的運球變向、二過一配合戰術等。
本評價方案對于學生的考查,以提升學生足球能力為目標,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設計中,每一關卡都考慮到了對學生不同能力的考查,同時采用ABC等級劃分方式,每一個技術動作都有相應的等級要求,每一等級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在設定各等級要求時,綜合考慮到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性,本評價以鼓勵學生嘗試為主,評價打分為輔,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A等級。學生在有目標且目標可實現的情況下,會更加愿意付出,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能力提升的過程,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四A最終等級為A,三A一B最終等級為A,最后等級的評價采用“取多不取少,取上不取下”的方式(表1)。
(三)科學設計,重發展
學生的發展是長期的、過程性的發展,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階段的特性,要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發展。學生學習足球運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循序漸進,從易到難。
學生在學習足球時往往會出現學不會,學不好,考試前“抱佛腳”的現象,這樣的學習效率不僅低,考試成績也不理想,學生和教師都十分痛苦。本評價方案從水平一學生的培養興趣與接觸足球開始,到水平二學生熟悉球性學習個人技術,再到水平三學生學習組合戰術,是一個強調學生發展規律的過程,在這個系統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逐漸培養起足球能力,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足球技術,不再需要單獨花費時間去應付考試,一舉兩得。
四、評價實踐
(一)評價總體介紹
對于三到六年級學生,都設立了關于足球的“X”項目,所有的組合評價中都貫穿了“運球繞桿”與“射門”。考慮到運球繞桿是體質健康考核項目,所以將此技術設置為重點學習項目,但絕不是單一地加入,而是根據年級、學情等科學、巧妙地融合。而射門技術又是學生最喜愛的技術,“不想得分的球員不是好球員”,為此,本評價將每個考核的最后一項技術都設為射門,讓孩子多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三年級學習各類球性練習的基礎上,四年級主要考查的是學生足球的個人技術掌握能力,包括折返運球、運球繞桿、腳內側的傳接球技術以及最后的射門。該階段的評價方案制定與三年級相比有了一定的難度提升,對學生技術考核的要求增加,同時根據學情適當調整了評價標準,增設了運球繞桿的個數,為之后的五年級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評價內容分為四關,每一關考查學生的側重點各有不同,難易結合。
主要采用組合評價的方式,每一年級設定四個技術動作組合而成的一套評價方案(圖1)。
(二)四年級足球項目評價方法與標準
1.評價組織與操作方法(表2)
2.評價內容
(1)評價片段一(表3)
【實踐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折返運球的難點在于遇到標志物后及時變向,這要求學生提前預判好運球路線與運球力度。但在良好的球性基礎上,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大多能完成。對于參加加油站的學生,他們基本上都非常珍惜補考的機會,在補考時能力均有提升。
(2)評價片段二(表4)
【實踐反思】運球繞桿的關鍵點在于把握好運球時的方向與力度,讓球貼著標志桿移動距離最短,速度最快,這也要求學生及時將身體重心跟上。在反復練習中,熟練的學生基本能在15s內完成,獲得A等級。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采用技評與達標結合的方式,鼓勵其熟練掌握該技術動作后,再慢慢提升能力,效果較好。
(3)評價片段三(表5)
【實踐反思】傳接球不僅考驗的是學生的技術掌握能力,對于同伴間的配合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培養同伴間的默契,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在練習中不僅提高了足球技能,也培養了合作意識。
(4)評價片段四(表6)
【實踐反思】射門技術的最終目的是在學生有一定足球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射門收獲成功的喜悅,因此設定特色評價內容——點球大戰,使得那些足球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獲得成就感,增加對足球運動的自信心。
(三)實施效果
1.學生之所獲
(1)足球成績明顯改善
根據對比制定評價方案前后的學生成績,大多數的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等級A,獲得等級B的學生人數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獲得等級C的學生雖有但數量逐漸減少。學生在系統地學習足球技術后,基本掌握了足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并且運用到實踐中。
(2)綜合能力有效提升
學生在學習中提升的不僅僅是球性、球感、控球等基本的足球能力,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意識、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獲得了綜合素養全方面的發展。許多學生因為在課堂中培養了足球興趣,踴躍報名班級足球隊、校足球隊,多數學生能夠在校園足球賽中為班級出力,而部分特別突出的學生也成為校足球隊的主力隊員,征戰區足球比賽,為校爭光。
(3)自我能效感的增強
一次足球課前,有兩名學生在互相談論足球課所思所想。學生A特別驕傲地說:“我在上次的射門練習中,百發百中,被教師夸獎為神射手。”B學生回答道:“我沒你那么厲害,我之前對足球一竅不通,但這次校園足球聯賽我成為班級球隊的主力隊員了,到時候我們賽場上一決高下吧!”從學生的談論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對自我的認可,信心增加了,對足球項目的熱情也有所提升了。
2.教師之所得
(1)能力提升促教學
在一次又一次評價方案的修改與制定過程中,教師查閱了大量資料,也借此機會更加透徹地了解教材、解讀教材。即使是沒有足球教學經驗的教師,在不斷學習中也慢慢開始了解足球運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本評價方案可操作性強,需要的場地、器材都很簡單,實踐操作容易,需要的人員配備要求也比較低,利于在小學校園內開展實施。許多教師以此為評價依據來安排足球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能力。
(2)氛圍濃厚鉆科研
為制定科學且真正適合學生的評價方案,我校大多數體育教師積極展開討論與學習,同時各校區間增加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在制定評價方案的過程中,各校區教師都不辭辛苦,甚至加班加點修改評價方案,制定、討論、修改再討論,反反復復數次只為制定一份相對完善的評價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我校體育組的科研氛圍日漸濃厚,年輕教師的科研能力日漸提升。
(3)收獲滿滿展風采
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中,青年教師在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下,逐步成長,在賽課、磨課中一展風采,獲得了許多榮譽。
五、總結與反思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評價方案的制定,我們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學生能力提升與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在實踐中反復推敲,不斷修改,力爭做到在不增加教師課業負擔、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對于足球項目的評價方案制定,關鍵還是在于把握學情,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情況來制定合適的評價標準,不能把標準定得太高,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與熱情,也不能把標準定得太低,使得學生失去挑戰性與上進心,并且給予后進生適當的“福利”,讓他們也能在此評價過程中有所收獲。
本評價方案雖然處于初步的探索與實踐階段,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體系,我校也會根據評價所獲得的大量學生數據反復修改標準,使得評價方案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