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考平
【摘要】體育課程的目的,不單是培養學生獲得優秀的身體素質,同時還有鍛造學生的性格。此外由于體育課通常以運動、游戲的形式向學生展開,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游戲的天性,因此在體育課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得到學生認可并加深對“德”、“育”二字的體會,幫助青少年學會客觀理性地看待事物,以促進思想品質的發展,培養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尋找一條將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完美結合的途徑,成為小學教師的首要目標。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教育;融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55-01
高速發展的社會推動著教育改革不斷前進,對當代小學生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還有思想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德育教育首當其沖被放在了首位,這點在體育課堂中也不例外。并且隨著體育在整體教學體系中所占比重逐漸擴大,除了擔負著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重擔外,培養堅毅果敢,正直擔當的優秀思想品質也是體育課堂的教育目標之一。而且側重于室外教學的體育在培養學生這方面品質時收到的效果更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因此結合了大量成功教學案例,本文總結出以下四點,希望能以此加深小學體育課堂與德育教育的全面融合。
一、專研教材,做好教學備課準備
在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教材是根本。同時由于受新課改浪潮的影響,體育教學的授課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對于教師本身來講,首先要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所傳遞的思想,把握好整體方向;其次才是研究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
此外,在體育課堂的整體教學過程當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遞的德育思想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一些對抗性比較強的集體項目,如足球、籃球等,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永不言敗的堅韌品質;長跑、競速等田徑項目,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克服苦難頑強勇敢的意志精神;還有體操、武術類項目,則對學生沉著、冷靜、勇敢以及自控能力的培養有著突出效果。
因此教師在做教學準備工作的時候,應該多層次、多角度的去深挖教學內容,充分領悟教材中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如此才能以教材為核心,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更多樣更豐富的教學形式。
二、抓住學生天性,通過游戲加深學習體驗
游戲是體育課堂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生受年齡限制,身體素質往往并不能適應高強度、高標準的體育訓練。同時結合青少年活潑喜動的天性,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身體運動項目就成了許多小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教學模式。
德育教育也可以憑此作為突破點,以游戲為載體,在游戲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心智。同時借助游戲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此外游戲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刺激性、娛樂性,還可以加深學生記憶,使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出來的良好習慣更加牢固。
例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雙人獨木橋”游戲。游戲材料可以設計成規律的幾何圖形,通過調整兩邊獨木橋的間距可以增加、縮減難度。游戲全程兩名學生握住對方的手不能松開分開,若其中一人掉下獨木橋即為失敗。這個游戲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信任,同時發展學生平衡能力。
三、注重自身引導作用,全面引領學生發展
教師是除了原生家庭外,在青少年成長歷程里對其影響最大的一類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發揮起自己的主導作用,加強自身修養,要在一言一行中傳遞給學生正能量,這是對學生品德滲透教育的最好方式。例如,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站立坐行各個姿態,做到舉止文明,言談端莊。
同時,教師在安排學生游戲或完成體育項目之余,要抓住正確時機,向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例如,在學生進行分組籃球比賽的時候,教師要在一旁適時鼓勵比分落后的學生,安慰其不要放棄,培養學生永不服輸的精神;同時也要告誡比分占優的學生,謙虛謹慎,展現風度,不要驕傲自滿。這也是體育這一室外活動課所獨有的特點,學生借助室外活動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促進著自身精神、思想上的進步,真正使學生做到了全面發展。
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多樣化教學
體育教學的形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室外課堂實踐,二是室內的理論基礎講解。因此體育在教學形式上有著廣泛的展開方式,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按照教材內容合理的為學生規劃課程安排外,也要勇于創新,根據新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教師首先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繼續深挖教材中隱含的思想主旨,再結合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融入德育教育架構出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教學框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體現人文關懷。由于小學生生理特點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導致了每個小學生性格特征都各有不同。因此每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模式都有所不同。一些身體或心理條件略差的學生往往會產生心理障礙,對體育學習失去興趣。因此作為老師不但要及時給予鼓勵,還要學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一些特殊的教學活動來發揮學生的特長,以此來幫助他們重新樹立信心。同時安排擅長體育活動的學生去幫助一些體弱膽小的學生共同完成課堂內容。使學生在互相接觸過程中感受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并樹立起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良好思想品質。
結語
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樹立絕非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需要教師在潛移默化之中的引導,更需要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去反復訓練和培養。而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結合更是一項細致活,需要體育教師用崇高的理想和專業的教學素養來實現這一目標。本文例舉的幾條途徑是結合了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收集得來的部分相關資料,淺顯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希望對促進小學體育與德育教育的結合做出更好的貢獻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惠春.小學體育教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J].辦公自動化,2020,25(1):38-40.
[2]譚憲明.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探索[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3):288-289.
[3]金家新.新西蘭中小學德育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9(1):64-69.
[4]周洋.淺談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全面融合教育[J].讀與寫,2020,17(19):232.
[5]洪波.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探索[J].讀與寫,2020,17(4):244.
作者單位
(深圳市龍崗區五園小學;廣東;深圳;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