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泉
【摘要】“文學”所指就是“人學”,在高中語文課程的教授中,如想較高完成教學質量,必然離不開文學教育。但是,近年來由于對應試教育的側重,教師漸漸忽略了對于學生的文學教育培養。從而導致很多的高中生鑒賞能力低下、文學素養不達標等問題。文學教育對于語文科目的學習來說,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想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必然離不開文學教育。本文主要是針對高中語文科目在文學教育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加強文學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文學教育;高中語文;滲透途徑;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156-01
對于現階段來說,在高中階段文學教育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因為其并不能在短期內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法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文學教育是一項需要日積月累,在日常中對學生點點滴滴進行滲透的一個項目。如果教師能夠在高中三年的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融入文學教育,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綜合能力等等都將會出現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另外,文學教育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也是對我國高中生精神文明的一個培養過程。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隨著時代變遷,國際貿易往來愈發增多。為了促進學生未來走入社會的發展,大部分高中把英語科目作為一項學習重點。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把大把的時間、精力投入到了英語科目的學習當中,同時也忽略了語文科目的培養與開發。甚至有的同學在語文課堂上學英語,導致語文課堂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令人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傳統的文學作品難以引起高中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培養和發展 。
二、加強高中語文文學教育的策略
1.提高高中語文教師的整體文化素養
文學教育在高中階段并不是一個需要刻意去進行強化的一項內容,對于文學教育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從而達到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精神面貌。所以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對于高中語文課教師的文學素養要求是極高的,教師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而且要懂得如何將文學教育滲入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想要改變教育現狀,必須先從老師作為切入點。如果教師的水平得不到提升,再好的教學方法都達不到真正的效果。教育局可以根據這一方面對教師開展一系列的定期培訓,讓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成長。
例如,當教師講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文學素養較高的教師會把課文中所描繪出的場景講述的生動形象,并能對學生講授出其他朱自清老先生的作品,例如:《人生隨筆》、《背影》、《匆匆》等等。朱自清先生的許多書籍中也有很多的經典語錄,如果教師文學素養較高,對朱自清先生的作品理解較為透徹,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朱自清的經典語錄并進行解析,將會在這個過程中輕易地為學生滲透文學教育。但倘若教師的文學素養不達標,那么在如何備課也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可見,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高低對于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來說有著不可避免的直接關系。
2.教師在原有文學教育模式上添加現代元素
對于古人來說,汲取知識的方式是單一的,只能在一些書卷中汲取知識。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下與當初比較差異是巨大的。那么教師就應該思考如何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模式上進行創新,并將其融入進語文課堂中。在語文課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注入一些網絡熱點文化,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造就更為輕松舒適的課堂學習氛圍。當在對某一本書或是某一篇文章為學生做解析時,也可以利用豆瓣、知乎等平臺適當汲取有利信息,讓學生自發進行探討,并在班級中各自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在激發學生參與和閱讀書目興趣的同時,更高效的對其內容完成解讀。
例如,當學習作家巴金的《小狗包弟》這篇文章時,這篇課文選自《隨想錄》,《隨想錄》是巴金老人生前最后一部重要作品,被譽為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的“里程碑”。教師可以在這節課中進行擴展,為學生對巴金老人的《隨想錄》做出一定的剖析。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在知乎上選取一些較有價值的文章,與同學們分享,進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更高程度的完成課堂內容教學。
3.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對文學寫作的重視度
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能將所學到的內容充分的落實到自己的筆尖上,才能真正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強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語文作文分數。教師不應當對學生寫作內容施加局限性,讓學生透過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寫出自己對這本書亦或是一篇文章的心得和評價。“在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可能不同的人讀完同一本書以后感受和想法都會不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同進行作文的寫作,在文學教育中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
例如,當教師在教授曹禺先生的《雷雨》這篇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內容結束后,對這篇文章每人寫一篇大約幾百字的讀書心得。這篇文章寫作的出入點和問題側重就是比較多元化的,學者們對這篇文章的剖析也是有著多個角度,學生通過寫作可以增加自己對文學教育的領悟程度。老師可以在次日清晨開展報告會,讓學生各自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又能學到別人看問題的角度,以及一些自己忽視的細節問題。長此以往,不但學生的文化素養能得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將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重視在語文方面文學教育的開發,才能真正意義上拓寬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能使學生更深層次的領悟我國的精神文明。我國現當下不斷地進行改革發展,在高中語文科目的教學中,必須積極弘揚我國文化,為學生樹立愛國意識。讓同學們在國土上“扎根”。文學教育的滲透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課題,需要教師加深對課堂內容的掌控,更高效的完成授課。
【參考文獻】
[1]張冬花.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研究[J].商情,2019,1(29):233-233.
[2]馬振美.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21):177-177.
[3]張奇飛.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時代教育,2017,1(24):103-103.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第一中學;湖南;隆回;4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