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燕
摘? 要:與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相比,高年級學生由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方法,產生了進一步提高的渴求,教師也需要兼顧他們的身心發育特征,滿足他們在知識、方法、素質等方面的多項發展需求。因此,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必須采取特殊化的方法。本文將圍繞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征我們可以總結出,他們積累了基礎的閱讀方法和知識,對文章的理解更加獨特,開始產生個性化想法,也產生了獨立閱讀的需求。他們需要逐步脫離教師的“控制”,學習閱讀的方法。同時,他們在閱讀中不僅應該得到知識方面的收獲,還需要獲得情感及素質的發展。而課內的有限知識內容局限了他們的眼光,拓展閱讀成為了必要。結合這幾點,教師制定閱讀教學策略便擁有了明確的方向。
一、引導式閱讀高年級的小學生很快將升入初中,他們應該擁有更加獨立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聽從教師的想法,將教師總結好的文章思想情感背誦下來。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和鼓勵他們對文章提出不同見解,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人”。因此在高年級的閱讀課上,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式學習、辯論式學習應該是最常見的形式。在這樣的閱讀活動當中,教師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學生的引導者。??? 1.把握學生的情趣點。善以情趣點為問點,能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把教師課堂講授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2.把握教學高潮點。“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又何嘗不是呢?每堂教學都應該形成高潮,這與學生的思維高潮應該是一致的。教師善于在高潮點設問,既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理解,又能引發情感升華。例如,在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屋外寒風呼嘯,驚濤拍岸,漁家小屋卻溫暖而舒適,這‘溫暖而舒適表現在哪里?”這一問題取材于文章開頭,如果在起講環節就提出來,學生回答起來非常容易,又普遍雷同;但是如果把提問安排在講讀結束前后,學生就會發現 ——既有地面干凈、爐火未熄等物質因素,更有家庭和睦溫暖、夫妻心心相印、窮人體貼關懷等精神內涵。
二、提供閱讀技巧與方法獨立閱讀是有門檻的。閱讀并不是盲目地誦讀文章,隨意揣度作者的思想情感,而是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作者的創作手法,總結內容,這需要掌握閱讀的技巧及科學的閱讀方法。為了滿足學生不斷提高的閱讀需求,教師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應該加大對閱讀技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還能陶冶學生情操,實現自我反思,在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后加深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和情感體驗。當學生真正做到與作者建立情感共鳴后便會想作者所想,感受文章傳遞出的顯性的、隱性的情感。文字本身就是情感抒發的體現,人們利用文字能夠表達自己的心聲以及對世界的理解[2]。例如,教學《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簡單的任務,讓學生通過相關渠道搜索關于開國大典的資料信息,有初步的了解。授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所了解的內容與閱讀內容進行鏈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學習基本的遣詞造句后感受文字獨特的魅力。最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印象,教師可以利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尋兩篇同一類型、不同作者的文章進行對比,體會修辭手法的相同及不同之處[3]。然后,帶領學生分析不同修辭手法在對應場合的應用方式,根據所學文章進行仿寫練習,幫助學生加強對閱讀技巧的應用,提高寫作能力。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視野帶來了不小的變化,這是對教學方式的一種完善。閱讀便是通過文字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自身的經驗限制,對文章中的意境未能體會到,這時便需要一些輔助手段進行幫助。比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展示草原上的壯麗風光,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去感知,從而對文中所描述的畫面有更為直接的感受。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閱讀,進而提升閱讀效率。
四、課后延伸探索
高年級學生應快速積累扎實的語言及文化基礎,進入更加多元的文學世界。而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材內容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很多文章都是名著的節選,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和好奇心。在這種情況下,向課外進行延伸,展開探索性的閱讀是很必要的。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一些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對魯迅先生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其次,教師應該對課外書籍進行篩選。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小學生閱讀,此時學生的認知能力、辨別能力還有待提升。在書籍的把控方面仍舊需要教師做出指導[4]。再次,學生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保持一定的耐心,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可以采用一些閱讀競賽的方式,對學生課外閱讀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應該有一個全面、詳細的了解,為今后閱讀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做好積極的鋪墊作用。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與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比較而言,問題驅動教學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了新的教學模式,從以往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發展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從心態等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極力推進問題驅動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發展進程,不斷根據實際情況改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吳云萍.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有效性研[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12:109.
[2]彭益.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07:90-91.
[3]張海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的策略[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7):73-73.
[4]俞曉云.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整本書閱讀實施路徑[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8(6):14-17.
作者單位:廣西省南寧市橫縣橫州鎮上淇村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