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強
摘? 要:小班教學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提升而言具有較大優勢,需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方法。文章主要圍繞提升農村小學語文小班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展開探究,詳細闡述了加強師生互動,優化課堂氛圍;創建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融入媒體教學,提升語文素養等幾種提升農村小學語文小班教學質量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有效策略
小班教學與傳統容量班級教學相比更加集中,學生人數的減少能夠使教師的教學精力更加集中,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更容易集中教學資源,得到更明顯的課堂教學效果。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這種模式下開展,能夠更好的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給予每一名學生自由探究語文知識的自由,不斷深入到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內部,產生的知識疑問也能夠得到語文教師及時有效的解答。可以說,小班教學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整體質量而言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小班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不斷提高小班教學質量。
一、加強師生互動,優化課堂氛圍
小班教學中學生的人數較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關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也自然變得更加緊密。傳統課堂中人數較多,產生的知識疑問也較多,教師的教學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夠在課堂中解答部分學生的學習困惑,一些學生的問題得不到解答。加之小學生記憶力有所不足,課后也容易遺忘,久而久之導致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受到消極影響。小班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更加直接,范圍也更廣泛,教師需要采用更加主動的教學引導方法,更多地傾聽學生的學習反饋,將課堂氛圍進行不斷優化。
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內容總結法與學生開展課堂互動,學生通過總結老屋每一次不能倒下的原因增強自身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掌握文章的發展脈絡。而學生則在教師的提問中反復閱讀課文內容,對其中的相互關系加以提煉,增加對課文的具體認識。在這種閱讀分析與總結的環境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相互往來的互動關系。學生對文章開展具體分析,加以歸納。教師針對學生的歸納總結內容加以指導,改正學生對其中關系提煉的不足,課堂教學整體氛圍十分和諧。
二、創建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掌握不同的技巧,為學生今后獨立解析語言材料奠定基礎,這也意味著離不開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傳統課堂中教師需要兼顧不同學生之間的進度,往往采用一般性探究活動,及使是深度提問也受到較大限制,不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農村小學語文小班教學為教師提供了創設不同教學情境的有利條件,教師可以在小班環境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具有一定邏輯性的提問,引導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其中自由發展,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精衛填?!方虒W過程中,學生對課文展示出來的故事情節較為感興趣,對課文的興趣較大。但學生的討論還較為淺層,集中在故事內容層面,沒有深入。教師可以在小班內向學生依次提出問題:“你認為精衛為什么選擇用小石子填海?”“如果你是精衛,你會做出跟他一樣的選擇嗎?”“如果精衛生活在現在的社會,它還會做出跟之前一樣的選擇嗎?”通過環環相扣又與學生自身實際相聯系的一組提問將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起來,使學生沉浸在對問題的思考中,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調動。
三、融入媒體教學,提升語文素養
小班教學由于其容量較小,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與參與體驗,課堂活動的作用發揮更為全面且深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提高小班教學質量過程中,可以對媒體技術多加利用,將各種媒體技術與具體的語文知識學習內容相融合,改造課堂教學具體內容及其展現形式,為學生提供耳目一新的學習感受,增強學生在其中的學習收獲,達到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多種鍛煉,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
例如,在《窮人》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貧窮沒有具體感知,只通過文字材料不能夠完全理解漁夫和桑娜二人的偉大和課文中閃爍的人性的光輝。教師可以利用媒體技術為學生搜集有關貧窮生活的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增加學生對貧窮的具體認知。教師還可以依托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對所展示出來的內容進行描述,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還可以舉辦繪畫描摹比賽,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對學生進行多種引導,實現多種語文學習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小班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從學生自身入手,通過課堂氛圍優化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利用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發展,在媒體環境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帶動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小班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方玲.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7(10):70.
[2]孫明霞.精煉教學語言? 精彩小班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