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毅 陳合友
摘? 要: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教學中教師展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利器,也是學生對學習產生主觀能動性的優質教學策略。因此,于科技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讓自身的教學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通過努力學習使自身擁有嫻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綻放出精彩紛呈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
在傳統教學時期,教師所具備的教學條件是匱乏的教育資源,落后的教育理念,所實施的教學策略也較為單一,往往會使學生有著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因此,在新時期的教育環境下,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珍惜著有天時地利的教育環境,全力發揮自身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主導作用,為學生高效學習知識。獲取技能打造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課堂。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從事小學語文教師這份職業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作以下幾方面論述:
一、應用信息技術導入合理問題
問題的合理性是在教師對教材與學生有充分認知的基礎上保證的,而在科技時代的教育環境下,信息技術可以說是導入合理問題的優質媒介。基于此,教師不妨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以信息技術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從而實現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深化學生理解文本的教學目標。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我以信息技術將楊慎的《臨江仙》展現在了課堂上,播放了李洪基老師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對學生提問道:“大家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由此引入了新課內容。然后,我為學生介紹了這篇課文的主要背景,基于文本內容對學生創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課文,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之后,我引導學生對問題做了深入分析,在幫助學生深究課文語言的同時使其感受到了人物形象,體驗到了閱讀名著的樂趣。最后,我對學生提出了課下閱讀《三國演義》的期許,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導入合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提升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思維能力,充分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助力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得到了發展。
二、應用信息技術構建詩情畫意
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往往能夠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但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詩情畫意的構建只能依靠師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新時期的教育環境下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實現詩情畫意的構建,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觀意識,助力學生高效學習新知識。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村晚》這首詩為例,首先,我應用信息技術在大屏幕上呈現了詩句所描繪的畫面,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組織學生談論了看到這幅景色的感受,于是在詩情畫意的客觀條件下引入了學習內容。然后,我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注解、圖片賞析了詩句內容,要求學生做了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之后,我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了詩句的具體內容以及是怎樣理解作者情感的,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評價和知識反饋。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構建詩情畫意,增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能動性,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情感主動參與了課堂。最終使學生理解了詩歌內容及內涵,呈現出了理想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三、應用信息技術體現生活情景
信息技術能夠極大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性,這是傳統教育時期教師無法具備的教學條件。因此,當代小學語文教師不妨應用信息技術體現生活情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真實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情感產生對知識的深層認識與理解。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我應用信息技術以動畫的形式表現了父母陪伴兒女長大的生活情景,為學生介紹了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了解了作家梁曉聲。然后,我引導學生閱讀了課文內容,與學生著重分析了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句子,使學生體會到了母親的慈祥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最后,我引導學生梳理了學習內容,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背誦,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應用信息技術體現生活情景,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充分達到了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能夠對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增添推動力。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媒介作用,使學生對待語文學科的喜愛程度愈來愈深,讓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益愈來愈高。
參考文獻:
[1]侯麗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理論與實踐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38-39.
[2]張卓珍.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電子測試,2016(19):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