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勝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我國的教育已經延伸出了多種教育形式,我國當前的主要教育形式是由單軌學制延伸而來的分支型學制,在這種學制中,我國的高等教育主要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高職教育中,機械加工專業的發展備受重視,但是由于教師、學生和學校等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我國高職教育中機械加工專業的實訓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同時機械加工專業的實踐效果也并未發揮出來,并沒有起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中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和具體解決措施展開探究。
關鍵詞:高職教育;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
引言:
機械加工專業在高職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職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于高職教育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由于高職教育有著很強的職業性和實踐性,機械加工專業的實訓教學已經成為了機械加工專業備受關注的問題。在當前的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的過程中,相關的高職院校需要面對創新力度不強,理論難以聯合實際,教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相關的高職院校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相關的措施改革。
一、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
(一)實訓教學重視理論而缺乏實踐,理論實踐不能有效結合
在當前的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注重知識內容的講授卻忽視了實訓技能的掌握,機械加工的實訓對于工藝和質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相關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步驟,還要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隨機應變的處理,由于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在操作過程中會導致機床操作出現一些誤差,對于加工步驟有很大的影響。
(二)專業老師數量不足,內部結構傳統單一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我國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略顯單調,缺乏一定的創新性,雖然部分年輕教師有很強的創新意識,但是卻要受老教師的約束,進而導致教育創新效果不明顯。另外,部分傳統型教師的知識技能并沒有進行更新,不能很好地順應時代的變化,自身掌握的知識技能與年輕教師所掌握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實訓課程缺乏創新,學生主動性不強
在上述兩種原因的影響下學生的時間主動性和創新積極性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壓抑了,學生只會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仿練習,沒有自己的思想主動性,在實訓的過程中也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不能對一些突發情況進行隨機應變的處理,相關的教師需要加大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力度。
二、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專業課老師的師資力量建設,調整內部結構
針對上述問題,高職院校首先要從教師這一方面下手進行改革。高職院校在進行選任教師的過程中,要選任在機械加工專業方面有一定能力的教師來進行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指導。對于一些原有的機械加工專業的傳統型教師,相關的高職院校要落實一定的培訓制度,要讓相關的傳統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論,教學操作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更新,讓傳統型教師向應用型,技能型教師轉換。相關的高職院校還可以培養和選任雙師型教師,要求一些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培訓技能,還要深入到企業內部,增強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更多的應用型技能傳授給學生,要讓學生的技能更加符合企業崗位的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發展作出一定的保障。
(二)學校采取先進的硬件設施,創新教學模式
相關的高職院校需要認識到機械加工實訓教學對于硬件設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相關的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機械加工設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專業設備中進行實踐操作,相關的教師也要根據相關的設備來展開教學,利用先進設備創新自身教學模式,要讓先進的機械加工設備走進課堂當中,不能只讓學生沉浸在課本當中,壓抑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
(三)積極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機械加工專業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學生需要掌握很多抽象死板的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固化學生的思維,因此,相關的教師要展開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在進行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機械加工專業的知識融入進去,展開一些對抗性,合作性和趣味性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發散競爭思維,培養合作精神為目的,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活躍自身的想象力,而后要讓學生將想象力融入進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活動中,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四)加深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機械加工專業與企業的應用發展之間有著很密切的聯系,因此,相關的高職院校必須將學校內部教學和企業應用聯系起來,打造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學校在落實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定期地讓一批學生進入到與之合作的企業內部進行現實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企業要安排一些有經驗,有能力的員工擔任實習學生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實訓的指導和監督,相關的實訓教師要對學生的發現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學校方面要將學生的實訓狀況和在校成績聯系起來,給學生做出一個客觀科學正確的評價,相關的企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訓表現情況和學校內部學習成績來判定是否保留學生在企業內部工作。這種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校方面的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企業的高水平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為學生的未來提供保障,是一項一舉三得的高效教學模式。
三、結束語
總體而言,當前的高職教育體系中,部分的措施和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促進機械加工專業的發展,相關的企業需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制度改革,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發展,不斷引進先進的設備,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力.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5):193-194.
[2]何超,張軍,邵曉莉.淺議高職機械加工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融合問題[J].赤子(上中旬),2015(18):36.
[3]劉灝霖,姜正武.在高職機械類專業中開展生產性實訓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1):46-49.
貴州省貴陽市 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