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農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素質和道德觀念的重要途徑。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有效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將為學生的思想發展和行為活動起到指導與約束作用。為了提升出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必然需要推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只有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支持上,學生才能保持正確樂觀的學習態度,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助力教師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事半功倍效果。為此本文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談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希望進一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快速形成,從而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教與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習慣;方法研究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小學進入的一個階段,也是學生集中學習知識的一個階段。而小學階段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和啟迪教育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無法適應初中大量知識的學習。所以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有效保證學生學習的均衡性、可持續發展。為此,本文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通過以學定教的角度出發,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喚起,進而在學生興趣、主動參與中不斷強化學生各方面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初中階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層面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主要分為幾大方面:一心向學的習慣,專心致志地學習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自主、自信地對待學習的習慣等。根據這幾方面學習習慣的養成,要貫穿課程教學始終,全面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如:嚴格執行學習計劃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課前做好預習的習慣,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階段性地進行復習的習慣……。只有教師清晰準確認識到不同學習習慣養成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進行引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措施
(一)角色飾演,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表現欲比較強,那么在現代化教育模式下,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這一學習特點,為學生組織角色飾演活動。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將在情境表演中認識到課堂知識。在這樣做中學、學中樂、樂中長的學習氛圍下,將會加強學生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從而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有著重要推動性。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具有豐富性、開放性的特點,也為學生的角色飾演情境劇提供表演契機,因此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結合學生的現實發展情況,選擇學生已知生活經驗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例如,在《讓友誼之樹長青》的內容中,教師可以通過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各小組都要根據自己的生活交友經驗上,討論和創編一個交友的情境。然后教師各小組中進行引導與輔助,加入一些日常觀察中交友現象,這樣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因勢而導下將觀察到學生交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指導教育。這樣不僅學生能夠具有主觀性參與教學活動中,也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梳理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也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愉快性體驗。
(二)聯系生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度重視理論化說教,沒有重視學生實踐性學習體驗。這樣造成單一化、枯燥化的理論教學,不僅不會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弱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自然良好學習習慣也沒有培養的基礎。那么教師應該有效聯系生活實際,突出課程教育的生活化主題,加強道德與法治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性,這樣才能讓理論知識變得生動直觀,也能夠切實促進學生實踐性去體驗、去認識理論的指導意義,從而在實踐地過程中幫助學生如何與他人、與生活、與社會相處,保證學生樂觀學習、樂觀學習的態度。例如,在教學《發現自己的潛能》的內容主題中,教師舉辦班級活動“夸夸他”,組織學生相互肯定彼此、贊美彼此,但夸贊的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行為邏輯或者性格的獨特優勢,不能是愛學習、認真做作業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細節出發,能夠從夸贊他人過程中發現其行為、其思想的本質意義,鼓勵學生獨立性思考與分析。這樣真誠地稱贊對方,不僅促進學生學習同學的良好學習習慣,也將真正審視自己的獨特優勢,從而為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對未來的期待。正如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正視“自己是一個有缺點的好學生”,不斷喚醒學生“有一顆向好的心的理想追求”,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自主學習習慣、主動專注投入學習的學習品質。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對于初中階段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促進學生成績穩定提升,也將推動學生未來深入化、可持續學習發展。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具有意識性、先見性的引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才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江濤.道德與法治,引領青少年走進生態文明[J].環境教育,2016,21(05):138-141.
[2]鞏付剛.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方法研究 [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17):152-153.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利周瑤族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