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摘? 要:近年來,信息技術成為出現頻率極高的關鍵詞,不但提到的次數明顯增多,對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也出現了更多具體與深刻的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理解和分析地理問題、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育領域,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突破傳統課堂傳遞知識途徑單一化的劣勢,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豐富課堂內容,為地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指向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一、高中地理教學融入信息技術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教育的改革,在教育改革的理念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前進的方向,信息技術的應用可有效發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通過在實踐活動中使用和操作信息技術軟件,可增加學生對該技術的接觸,信息技術的實踐性特征也更加凸顯,對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效果突出。地理教學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學習地理的根本原因也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與難題,保障人與生存環境的和諧相處,通過使用信息技術研究與解決這些問題,形成人地協調觀,是科技力量推動人地和諧的重要體現。
(二)豐富地理教學活動形式與內容
地理與其他學科有比較鮮明的區別,不同于化學在實驗中探索真理,也不同于數學在運算中發現數學之美,地理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認識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探討人地關系的綜合學科。知識的傳遞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生的興趣更高漲,對所學知識探索的欲望會更大。相比較以前的地理教學,現在的地理教學形式和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將信息技術與地理教育相結合是互聯網高速發展、信息化突飛猛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形式,增加了地理教學的活動模式,豐富了地理課堂的內容,使地理學科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飽滿。
(三)指導師生增強信息技術實踐技能
地理教學一直倡導增加地理實踐性教學,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仍比較欠缺,信息技術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手段,在實踐中學生可以得到對信息技術與地理現象更加直觀、形象、真實的感受,具有單純依靠文字灌輸難以比擬的效果。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師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通過教師技能的培訓和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任務的布置與開展,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中的軟件進行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師生增加對信息技術基本內涵和原理的認識、增強軟件實踐操作能力、領悟地理思維、解決現存的地理難題。
二、高中地理引入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一)確定教學目標,細化知識點
按照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將具體教學目標劃分為五個方面,包括了認識、了解、知道、理解、應用,并具體解釋其在地理學科中的含義,再按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知識點。在使用地理語言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對地理學科語言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做了認真分析。
(二)制作不同類型的地理教學課件
適用于地理學科信息技術教學的軟件制作很多,這些軟件在教學系統中均可以搜到,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習慣自行選擇使用。在這里特別強調,通過信息技術軟件,教師可以制作形式靈活的課件,也可集合文字、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此外,信息技術軟件平臺還具有反饋功能,通過自帶的論壇模塊,教師可以直接對文字內容進行修改,添加批注和評語,學生也可以利用郵件傳輸功能非常方便地看到教師的評語。同時,利用多媒體網絡環境和技術手段,學生可以將對課件的意見或者就某一個問題提出疑問,教師也可以利用此模塊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和理解情況,便于教師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三)選擇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課堂教學結構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地理信息化水平,讓學生掌握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絡、校園網絡和因特網絡等在內的數字化學習環境。讓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上講授、數字演示、計算機模擬、動畫演示、多媒體展示,實現地理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過程與教學要素的全面融合,推動地理教學實現根本性轉變。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協作、主動學習、集體討論與協商學習、虛擬實驗、創作探究與實踐。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自然現象與地理知識,更加深刻地認識宇宙變化的過程和自然復雜的環境。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與推廣應用是地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要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主動開展實踐鍛煉,在信息環境下自主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的研究課題,探索整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此外教師還要繼續在教學設計的能力上下功夫、多摸索、多反思,爭取創造和設計出較為豐富和有趣的地理課型和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程興華.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地理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0).
[2]周杰.論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結合[J].內蒙古教育.2018(10).
★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實踐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HNETR19079)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