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韻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影視專業的教育體系課程不僅僅局限在報刊、廣播、電視、電影等傳統媒體。隨著的移動媒體快速發展,影視行業的人才需求與職業要求發生了重要的改變。高校影視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具備音樂素養、媒介素養、影視剪輯技能等多學科背景的“全媒型”影視制作人才。
作為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工作內容決定了他們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掌握各影視題材的配樂知識。音樂編輯者能夠準確理解音樂素材,把握不同風格音樂的特點,根據影視作品主題配置不同類型影視音樂,如電影、電視、廣告、音樂電視等,其視聽藝術形式都需要不同的配樂技巧。
以電影行業為例,電影本身融合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的特性;自好萊塢類型電影誕生以來,諸多電影類型中大量運用影視配樂來渲染氣氛,表達人物情感。音樂在電影創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以音樂片、歌舞片等類型在音畫結合上對影視創作者的音樂素養要求更高。
專題片作品配樂需要選擇主題色彩鮮明的音樂素材,國家與民族意識較強的專題片,音樂編輯需要掌握各國、各地區的民族音樂,加強作品的主題代入感。人物傳記類紀錄片需要選擇情感真摯的旋律,運用音樂來渲染故事發展與營造氣氛,闡釋深刻的電視主題。音樂類綜藝節目,需要音樂編輯掌握音樂錄音、音樂擴聲、音響工程、音樂編導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音樂表演者和節目導演共同設計和策劃音樂節目的流程、風格、定位等。音樂電視的剪輯師需要具備更專業的音樂知識背景和制作能力。能夠對歌曲進行專業解讀,設計符合歌手音色、風格、編曲的鏡頭畫面;能夠準確的捕捉歌曲的節奏、結構、和聲、配器,恰當的剪輯點編輯鏡頭畫面;能夠運用音樂蒙太奇、音畫配置方式等技巧完成音樂電視的創作。
從不同影視題材的配樂來看,音樂編輯需要全面的熟悉不同音樂風格和類型音樂作品,根據不同的影視作品類型選擇恰當的音樂素材。國內外的影視制作機構對音樂類型的劃分趨向精準,可供創作者剪輯和配樂所選擇的音樂類型越來越專業化。僅對流行音樂就劃分為:粵語流行樂、歐美流行樂、國語流行樂、懷舊和經典等。中國音樂文化需要了解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國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民族器樂、少數民族音樂;西方音樂文化需要對古典音樂、現代音樂、電子音樂等有一個廣泛的了解。
影視從業人員,尤其影視后期剪輯從業人員,不僅要熟悉音樂編輯的基本技能與素質,還要具備有效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以電影行業為例,音樂制作和剪輯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電影制作之前,電影剪輯師需協助制片人、導演、音樂總監和作曲家來策劃和設計音樂的制作方案。實施音樂制作方案前,音樂剪輯師不僅要熟悉各類音樂風格,掌握音頻編輯與制作技術,能夠針對電影拍攝內容來創建原始配樂素材庫,還要協助作曲家根據音畫配置的方式將音樂、音效、人物對白分類整理。在電影拍攝制作過程中,音樂編輯師要及時的記錄下每一條配樂的開始點和結束點,包括配樂的作用與要求,配樂的長度,音樂與畫面的結合方式,音樂、音效與對白的聲音比例等。電影混音制作結束之后,音樂編輯師還要羅列并提交一份配樂列表,提交給相應的音樂版權機構,進行審查。除了剪輯技術之外,音樂剪輯師還需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和人際溝通的能力。音樂編輯師針對拍攝現場臨時建立的音軌、后期剪輯的方案與導演、制作人和音樂總監進行溝通,及時得到有效意見反饋。
音樂媒介素養是指大眾能夠正確理解、合理地使用音樂傳播資源,具備健康的音樂批判能力,了解音樂版權知識,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鑒賞音樂,豐富娛樂生活。隨著5G時代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優勢在于其便捷性、互動性與即時性,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上的音樂平臺獲取大量的音樂信息,已成為人們獲取音樂信息的重要端口。音樂移動平臺為滿足不同用戶的音樂需求,對曲庫音樂進行分類整理,定期推送符合用戶喜好的音樂作品。音樂媒介傳播形式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影視創作者接受和積累音樂素材的方式越來越豐富,音樂的下載和傳播也越來便捷,與此同時音樂版權問題也隨之產生。
在傳統影視作品的配樂上,由于資金和創作時間的限制,許多作品選擇非原創音樂配樂,未經過音樂創作者的授權,影視作品的需求方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非法下載、編輯和使用他人原創音樂,嚴重的損害了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作為影視創作和傳播者,影視行業從業者需要了解和熟悉一定的音樂版權保護知識,才能在影視作品剪輯和配樂上編選合適的音樂作品。提高影視創作者,尤其是音樂編輯師的音樂版權保護意識,有助于加強對我國原創音樂作品的法律保護、維護音樂創作者的知識產權,促進我國影視音樂產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影視類教育體系內課程設置主要依托于媒體融合的背景,可將影視類課程建設橫向劃分為傳統媒體課程、新媒體課程和融合媒體課程三大板塊,三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上既相互銜接又有一定的區別。
傳統媒體課程已建設影視廣告設計、電視欄目策劃、攝像攝影、非線性編輯、影視后期包裝、數字調色、影視廣播創作等,主要激發學習興趣、掌握專業知識基礎、培養綜合設計能力。新媒體課程已建設新媒體概論、網頁制作、數字出版設計、APP制作實訓、微信公眾號制作、小程序設計等課程,以了解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新理論。融媒體課程模塊已建設全息技術體驗、多屏內容剪輯、VR、AR影視攝影、航拍實訓、裸眼3D等課程,可拓展學生創作領域。
據以上課程教學內容的統計筆者發現,教師在授課中多多少少會涉及到聲音編輯和制作的相關內容,學生在創作實踐過程中也會學習和應用到一些專業聲音編輯處理軟件與設備。以VR、AR影視創作為例,學生在創作VR項目時,為了能夠使用戶更容易融入項目的虛擬環境,創作者在增加了大量的音效,增強虛擬環境的現實代入感。為了提高用戶使用網頁和APP的興趣,創作者也會添加網頁背景音樂、交互性音效等。因此音樂素養課程在橫向設置上不能僅局限在傳統影視作品的傳播形式上,也要兼顧基于移動網絡的新媒體視頻傳播形式。
新媒體時代下,音樂素養教育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大眾傳播中音樂資源,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批判力和審美鑒賞力,使其成為具備能夠運用音樂素材來完成影視創作的專業人才。高校影視教育縱向劃分為素質教育、相近教育、專業教育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音樂素養教育也應明確其不同的要求。
在高校影視教育體系中,音樂素質教育是一種入門性教育,重視音樂審美基本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將新媒體時代下所需的媒介素養納入其中,具體表現為對音樂媒介認知與音樂文化批評能力的培養。普通高校影視音樂素質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著眼于提高學生音樂修養、鑒賞音樂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強調影視音樂的思想教育功能,主流影視音樂能夠向大學生傳播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信息,對大學生發揮引導、示范、熏陶的功能,而對音樂所發揮的媒介功能重視不足。
相近教育體系注重對影視音樂美學、影視音樂賞析、影視音樂信息甄別、影視音樂批評等角度的傾斜與偏重,培養具備影視音樂知識、影視音樂技術、影視音樂創作等素養的專業人才。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影視相近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參與到音樂接受和創作的程度更高,有時甚至成為其傳播的活躍分子和主體。但相較于新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的不斷革新,部分相關院校的課程設置缺失了對影視音樂素養類課程的建設。目前我國面對社會需求,以媒體藝術類院校為代表的高教機構正不斷嘗試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途徑,效果卻不甚顯著,音樂素養教育也面臨多重困惑,對影視相關專業學生提高音樂素養的需求尤為迫切。
專業教育體系注重與影視與音樂的跨學科應用與研究。影視專業教育中的音樂素質培養具體體現在實踐創作中,學生不僅僅能夠正確理解音樂風格、音樂類型、樂器的基本知識,專業影視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素材的運用能力,如不用風格的電影配樂、使用合適的音畫配置方式、音樂素材的剪輯與合成。
“影視音樂”課程的開設主要集中在音樂和傳媒類院校。音樂院校的“影視音樂”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具有一定音樂基礎的音樂專業學生,已學習了音樂作曲理論、曲式、和聲、音樂錄音、電子音樂制作等課程。“影視音樂”課程內容傾向于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上補充一定的鏡頭語言知識,加強學生原創音樂的創作實踐。但傳統的“影視音樂”并不適用于非音樂知識背景的傳媒類學生。因此開設“影視音樂”成為傳媒通識音樂素養課程成為影視教育體系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以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為例,該專業是教育部2012本科目錄公布當中的特設專業,注重應用類創新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創作能力,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影視音樂”是影視攝影與制作開設的限選課程,開設目的是使該專業的學生熟悉電影、電視節目聲音制作流程及工藝,具備相關的音樂素養知識,掌握影視作品的音樂制作技巧等。該課程教學內容包括“視聽語言基礎理論”、“中西方音樂風格、類型、流派介紹”、“電影音樂的配樂方法”與“電視節目聲音設計”、“影視廣告與MTV的音樂制作方法”等知識點。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課程組教師感覺到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學生由于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欠缺及日常創作實踐中缺乏音樂知識的積累,學生的影視作品的配樂水平參差不齊。作為影視專業的選修課程,在完成教學大綱對影視音樂編輯理論知識的系統教學的之外,鼓勵學生多聽、多看、多積累,在實踐創作中不斷提高學生對聲音素材的剪輯敏感度和鑒賞能力。
隨著混合式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創新性的跨學科的教學理念不斷出現,影視教育和音樂教學工作者都將面臨推翻傳統的教學方式,打開思路,開拓適用于跨學科專業教育的教學方法。目前,在影視專業的院校中開設專業音樂素質課的占比較少,在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可以將音樂素養課程設置為影視專業課甚至作為核心課程出現,根據學生的教學情況分專業、分年級的安排教學,適當增加教學時長,完成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藝術審美力和鑒賞力的培養目標。
目前影視專業所使用的音樂基礎教材隸屬于公共素質教育的范疇,就影視專業的來說,根據學生的教學內容和專業定位,組織編寫合適的音樂素質教材成為必要。以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學生為例,音樂基礎課程內容包括音樂影視賞析和音樂樂器使用等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了解不同音樂類型,不同的音樂文化,將音樂配樂素材合理的運用到MV和電影配樂的創作中去,同時他們還要掌握音樂在影視創作中的情感作用與音畫配置的基本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主動推進教學改革,避免“說教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影視創作中正確引導和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感受力。通過多樣式的教學方式,如講座、論壇等形式,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影視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在課堂教學的教學形式上,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主動參加授課,走上講臺,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潛力,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做到寓教于樂。
目前,高等院校的功能從人才培育、科學研究向社會服務延伸。高等教育被推向社會發展的中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大部分影視類學生來講,他們職業發展方式是面向影視相關行業。學校為學生提供產學研一條龍服務,學校可以為在校學生提供產業孵化機構,如“MV工作室”、“影視后期制作公司”、“影視錄音工作室”等創作平臺,讓學生及時的了解行業發展,學習新應用、新技術,多接觸藝術水平高、具有思想內涵的影視創作,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與藝術素養,為將來的就業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