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日常生活、社會生活都能夠作為語文的來源,語文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也能夠服務于生活。學生進入小學后,開始接觸語文課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還沒有積累豐富化的生活經歷。這就使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語文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之前的結合點,并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本文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作為切入點,對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展開了一系列的淺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
生活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靈感與素材。脫離生活的語文教育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通過教育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元素有機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形成學習體驗,感受到學習語文課程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課程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但是,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實狀況來看,很多教師仍然沿用較為傳統的方法,主導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教師將背誦課文作為重點,忽略了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的教學環節,一味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語文授課,并沒與認識到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以及實踐活動相關聯的教育意義。這些都是當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一個鮮明特點,其體現在實際生活當中。但是,一些教師并不能對此形成正確的認識,使得語文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脫節,運用講解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授課方式。另外,因為一些教師過度強調自身的主體性,完全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選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生活感悟。這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
第一,運用生活化方式導入新課。新課導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其導入效果能夠直接影響后續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要想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可以嘗試將生活化方式作為向課堂導入新課的新途徑,使得課堂導入環節能夠對學生形成吸引力,為后續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營造輕松的氛圍。例如,教師講解到《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時,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幾段在生活中學生能夠經常聽到的聲音,讓學生猜一猜分別是什么聲音,比如,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雨水敲打窗戶的滴答聲、小鳥的叫聲、海浪的翻滾聲等。在經過發言與討論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盡管這些聲音的源頭與音色都不同,但是其都可以看做是“大自然的聲音”,那就一起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奇妙的大自然的聲音吧!以這種生活化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課堂當中。
第二,向課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生活化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因此,教師應該重視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向課堂中導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之間的距離,還能夠使學生在生活經驗與語文課程之間發生遷移,從更加直觀化的角度理解與掌握語文知識。長此以往,通過學習生活化的語文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善化的語文知識體系。例如,教師講解到《掌聲》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哪些場合聽到過掌聲?聽到給自己的掌聲時,心中的感受是什么?不同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有的學生說在一次舞蹈比賽中得到第一名時,舞臺下響起的掌聲;有的學生說自己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光,老師和同學給予的掌聲……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學生的自身經歷融入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從更加深入以及真情實感的角度理解課文的內涵以及人物心情。
第三,創設生活化語文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情境是生活化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模塊。教師可以尋找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以及學生成長經歷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真切的學習體驗,并能夠融入到語文知識的世界當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從而提升其語文學習效率。例如,教師講解到《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從形象化的角度理解與學習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設備,根據課文中描寫的場景在屏幕上為學生播放幾張呈現秋雨的圖片,或者一段視頻動畫,并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秋雨沙沙落下的聲音,從視覺與聽覺的角度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其能夠融入到情境當中。另外,每個學生都看到過或者感受過秋雨落下的場景,在得到直觀體驗的同時,學生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學習當中,優化語文學習效果。
第四,開展生活化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落實生活化教育理念為目標,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開展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加豐富,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教師講解到《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時,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完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中心思想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到附近的公園、街道上,讓學生感受作者所描寫的“金色巴掌”是什么?是如何鋪滿水泥道路的?將語文教學放到實際生活背景當中使得教學形式較為多樣,也能夠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于語文課程內容形成更加深切的體會,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長此以往,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能夠提升學生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綜上,新課改使得生活化成為了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為教師帶來了更多語文教學思路,使得小學語文課堂內容與形式更加多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認識到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可以運用生活化方式導入新課;向課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語文教學情境;開展生活化語文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展開的一系列淺析,希望能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調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與應用[J].教育革新,2019(9):55.
[2]王倩.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