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博物館出現了新的載體,數字博物館是指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實中的博物館錄入網絡中,以供大眾隨時訪問,是博物館發展的新階段,也是計算機技術在博物館領域的新型應用。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應用計算機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特點,隨后從三個方面講述了計算機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數字博物館;應用分析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104
作為一種博物館的新形式,數字博物館是當下各大機構研究的熱點,是計算機技術在博物館建設的應用體現。隨著時代發展,大眾對各種載體的閱讀瀏覽有著更高的接受度。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是相關單位的下一個目標,能夠實現全球化資源共享,提高博物館的影響力。此外,計算機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可以達到比傳統博物館管理形式更好的效果。現已有社會機構、國家單位、民間組織著手于建設數字化博物館。
1 應用計算機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特點
現代計算機科技的發展使得數字博物館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參觀者可以隨時在互聯網上找到數字博物館的信息,這樣達到了共享資源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參觀者可以全方位的欣賞展品,而不僅僅是在線下的單一擺放角度欣賞。利用計算機的儲存技術,可以存入更多藏品信息,使得沒有機會展出的藏品可以被大眾所觀看。在參觀者欣賞藏品的同時,數字博物館可以提供相應的鏈接,向參觀者提供展品的相關信息與歷史價值,這樣一來,能夠拓展出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提高博物館的影響力[1]。
數字化的存儲方式方便了管理者進行藏品的信息管理,同時也給參觀者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了解藏品,通過儲存藏品的圖像、信息、聲音及相關文獻等,利用數字化特有的便捷搜索,可以極大提高資源的利用度。
依靠著網絡技術構建的數字博物館,有著相較于傳統的線性組織更簡單的網狀組織方式。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檢索博物館中的藏品,通過拓展資料,自由地跳轉界面,這一設計給予了參觀者自主選擇的權利。
部分藏品年代久遠,經過長時間儲存和多次的修復已經十分脆弱。因此,參觀者在實體博物館中能做到的只有通過玻璃罩來觀察藏品,無法詳細觀察到展品的全貌和細節,但利用計算機技術掃描藏品,把高分辨率的圖像數據存儲在數字博物館中,可以做到讓參觀者更為全面的觀察藏品。對于某些特別感興趣的藏品,參觀者可以自由地將圖像放大縮小以觀察細節,并且可以通過博物館提供的視頻介紹、背景音講解等有機的結合介紹方式,達到更為深入的了解藏品的歷史信息和文化背景的效果[2]。
2 計算機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
2.1 收藏藏品及數據
博物館最主要的職能是收藏重要文化遺產,對各地出土的文物進行管理收藏。博物館應確保存放的藏品安全與完整,提供相對完善的藏品信息,以此為相關研究提供有效資料。數字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不僅在于收藏品,更重要的在于建立藏品信息的數據庫。根據我國的四大類博物館類型,即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社會歷史與綜合類博物館,構建信息數據庫要做到根據不同的藏品特點,分析需求,以此來確定數據庫結構。
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數字博物館,既能減小藏品流動的需求,又能利用多元化的展覽方式進行對大眾進行展覽。這樣一來,降低了藏品于運輸過程中損壞的風險。利用數字博物館的便捷,可以方便全國以至全世界的愛好者通過網絡檢索來查詢博物館中的藏品,使展覽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這一點也極大方便了相關研究人員的搜索。例如展品的名稱、出土地點、時代、尺寸、組成成分,或是圖片的拍攝日期、拍攝人員等信息,都可以一定順序編寫排序,進行統一存儲,并添加相應的搜索程序,可以使研究人員和參觀者更準確快捷地檢索到所需要的信息[3]。
2.2 研究職能
博物館的一個重要職能即是文化研究,是專業權威的文化研究機構。文化研究除了對于藏品本身,還要針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研究成果,以此來構成龐大的資源體系。各博物館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利用數據庫建立藏品的信息庫,方便研究人員在必要時進行檢索,從而實現數字博物館的研究職能。
研究工作的最初要從搜索相關信息著手,從大量的藏品信息中搜索可用作研究的信息以作為依據,信息的檢索結果會影響到藏品的研究是否能夠順利開展,甚至影響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因此,能否快速準確的檢索對研究的開展極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數字博物館的信息庫和檢索功能極大地提升了搜索速度和質量,給科研工作帶來了便利。例如,發現古代墓葬時,考古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的首要工作即是搜索查閱現已有的各類信息,以此確定墓葬的年代,在研究的過程中搜索各類信息庫中是否有相似文物的研究記錄,以此來確定墓葬的具體信息。數字博物館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提供便利的搜索方式,發揮極大作用。再例如,研究古代文字字體的演化的時候,可以使用動畫技術進行輔助,使用二維動畫制作軟件Flash,創建起始和終止兩個關鍵幀,利用計算機的算法,聯系Flash中形狀漸變與字體演化的相同點,可以給文字形體的演化研究帶來極大幫助。
2.3 展示傳播
博物館除了研究與收藏的職能,還有著傳播文化、展示國家歷史的重要職責。博物館可以給大眾帶來文化教育,擁有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地位。
傳統的展示方式存在著不可替代性,但常局限于時間與空間,需要眾多管理人員與安保人員確保場內秩序,無法擁有與數字博物館一樣大的傳播范圍,也沒有數字博物館訪問的便捷性。而在通過計算機技術構建的數字博物館中,利用數字化的展示,展品有著更為生動形象的效果,利用各類計算機技術,能做到展示不受時空的局限,使大眾能隨意地訪問,以此來吸引更多人來了解歷史文化、知曉文物背后的故事、關注傳統文化,來達到傳承與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4]。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新的表現形式,注入新的活力。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法通過實體表演去展現,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視頻技術將其保存,同時使用動作捕捉將細節詳盡地記錄下來,以此給日后的傳承發展儲存詳細資料。利用數字博物館中常用數字音頻與視頻技術,使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等傳統文化以其他的形式展現給大眾,以歌曲和漫畫作品的表現形式展現在大眾眼前,更適合兒童觀賞學習,做到教育兒童、提醒成人的效果。
3 結束語
作為博物館的一種新型模式,數字博物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計算機領域不斷有新的開發成果出現,將新技術應用于數字博物館建設,可以給未來的數字博物館帶來更大的提升。因此,相關部門應廣納高素質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更多的相關職員,完善安全保障制度,降低數字博物館被病毒攻擊的風險,以此確保此類新型展覽渠道可以正常運行,給大眾帶來更多了解國家歷史,了解珍貴文物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趙瑩.淺析數字技術在博物館信息化中的應用[J].赤子,2018,
000(028):167.
[2]謝杰華.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00(006):116-117.
[3]王莉庭,譚力.淺析數字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運用與實踐[J].大眾文藝,2020,000(005):130-131.
[4]田樂.信息化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v.21;No.374(08):149-150.
作者簡介
史薇(1984-),女,漢族,陜西咸陽人,助理館員,大學本科,主要從事博物館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