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認知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詞匯是語言的中心,英語詞匯習得中的認知方法不僅以增加學習者的詞匯量為目標,而且更加注重詞匯習得的質量。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理解與分析英語詞匯,可以提高英語詞匯的質與量,使詞匯習得產生互動和增效作用,并從認知心理學維度解析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詞匯過程中的認知心理因素,促進學習者對英語詞匯有效存儲。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詞匯;存儲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96
傳統的英語習得觀將詞匯看做封閉、自足的體系,割裂了詞匯與詞形、詞義之間的天然聯系,致使詞匯學習費時費力。由于英語學習者一方面缺乏習得母語那樣的自然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其母語知識與目標語不同,有著各種各樣的參數變體,所以在英語運用中容易誤解、誤用,難以形成有效的心理詞匯或者語義網絡。對英語學習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習得語言事實,而是培養和運用語言認知能力構建詞匯意義。認知心理學研究注重語言信息處理和認知能力,試圖解釋英語詞匯、語義鏈和語義變化的內在機制,從而最大程度地解決詞匯習得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
1 英語詞匯習得障礙
英語詞匯的習得是一個螺旋式循環性逐漸增量的過程。該過程涉及學習者對某個詞匯綜合知識的理解,并且可以從學習者運用詞匯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中得以展現。學習者對詞匯整體知識的習得與其知識結構、認知能力、聯想能力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在某一個方面存在欠缺,則很可能影響其英語詞匯的有效習得。
一般而言,影響英語學習者心理詞匯習得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母語影響
學習者在英語詞匯習得中經常會受到本族語的影響,本族語對英語詞匯習得的內容、知識以及使用都存在不可小覷的影響。在英語習得時,一般情況下學習者不會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語言概念系統,因為其母語的功能和意義體系已經存在,學習者一般只是將母語的語義系統與英語的語義系統相對應。對于英語習得者而言,在母語里尋找目標語對應詞匯的心理表征過程就是母語語義功能在目標語里的映射過程。因此,母語對學習者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1.2 語境影響
語境主要是指在詞匯習得中某個或某些詞匯所呈現出來的語言環境。詞匯通常呈現在恰當的語言環境里,某一語言環境可以為詞匯習得提供更多的詞形、詞性、語義和語法信息,以利于學習者正確理解。在目的語環境下學習英語與在母語環境中學習英語大不相同,對詞匯內涵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不一樣的。在目的語環境中接受性詞匯和產出性詞匯之間的差距會遠遠小于母語環境。
1.3 語言文化遷移影響
英語習得是一個假設的建構和驗證的創造性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習者會把母語的已知知識作為中介語,建構過渡語資源。母語對英語詞匯產生遷移影響主要在語音、詞性、語法、詞義、使用頻率、詞匯聯想等方面。
語言遷移主要涉及認知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方面。遷移的制約條件包括:語言層面(語音、語形、語篇等),社會因素(交際對象、學習環境等),原型概念(最核心或最基本的概念),語言心理(學習者對母語和目的語差異的心理感受)等。
語言文化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正遷移是指目的語中一部分語言文化特點與目語中基本相同或相似。負遷移是指由于語言文化環境迥異,目的語中的某些語言文化特點在本族語中并不存在與之對應的表達方式。例如漢語發音規則會對英語詞匯習得產生負遷移,主要是音、形、義等方面的錯誤。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詞匯拼寫錯誤一般是由于誤用漢語發音規則而產生,例如:學習者常把enslave(役使)拼寫成inslave, 把reflect(反映)拼寫成reflekt, 把sandwich (三明治)拼寫為sanwich,等[1]。再如中國學習者存在著明顯語內遷移與語際遷移現象。語內遷移是指學習者對外語的某些規則錯誤地推廣運用;語際遷移則是指學習者因不熟悉目的語語法規則而過分依賴母語,將母語生搬到目標語中去[2]。例如,中國學習者就存在著明顯的語際遷移現象,具體表現在學習者的生造詞匯上。這種生造詞的復合構詞形式類似于漢語的合成詞,體現出漢語思維方式。例如,“專職工作”被生造為fullwork(應為full-time job);“小康社會”(實為well-off society)被生造為little wealth society 等。
2 心理詞匯有效存儲
認知心理學認為心理是作為有機體的人的一個分系統,語言是人們運用智力記性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所以語言又是心理的一個有機構成的分系統。因為人具有獨特的大腦機制與功能,所以人具有獨一無二的語言能力。
心理詞匯是語言理論、心理語言學和神經語言學共同關注的問題,主要研究各種詞匯相關信息在人腦中的表征、加工、認知和提取方式。詞匯的表征如果變為永久性記憶中則被稱為心理詞匯。心理詞匯知識主要包括:語音、詞素、語義、語法知識和非語言信息。但是,在心理詞匯中占中心地位的是詞義表征,即詞義在學習者心理的表征。
2.1 分類重組
一般西方學習者在學習記憶英語時是通過聯想一個詞語以及它在學習者母語中的同音詞之間的形象聯系來進行的,即發音和詞形上的聯系。然而英語與漢語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語系,幾乎沒有類似匹配項。學習者需要恰當地對英語詞匯進行分類與重組。認知科學和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心理詞匯是按照語義儲存的。同時,心理詞匯也與語音發生聯系。英語學習者若要全面而準確地習得一個詞語,需要建立一些語義關系,如同義、反義、上義、下義、整體與部分、同向、反向等關系。心理詞匯的結構并非一成不變,在習得過程中不斷加入新詞,而且還會不斷分類和重組,既要把所學的詞匯按照相關性歸類,也要把詞與概念之間的匹配適當化。
2.2 縱向層級詞網
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認為語義網絡是研究心理詞匯表征特點的最理想的模型。層級網絡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科林斯(Collins)和奎林(Quillen)。柯林斯和奎林認為心理詞匯的語義記憶可以比作一個概念下的相互連結的網絡,網絡中會有許多節點,而這些節點又與概念相對應。每個節點通過線索或相關節點彼此連結,共同組成了關于這個詞或者概念的語義記憶。所有詞語和概念相聯系的節點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語義網絡。這些節點是按照層級組織起來的,分為上位層級節點(事物總名稱)和下位層級節點(事物成員)。層級網絡體現的是詞匯的范疇關系與屬性關系。彼此相互聯系的一些詞語在詞義網絡上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在網絡中就存在高低之分。語言中的詞匯知識一般分為概念層、詞目層和詞位層等三個層級。概念層的內容和組織屬于范疇,詞目層是屬性方面的知識,而詞位層則是類屬的最小單位。例如代表”動物”(animal)的節點比表示家禽(poultry)的節點高,而表示“家禽”的節點又比表示“雞”(chicken)的節點高,這樣就形成了詞義關系的層級性。建立和豐富由諸多詞匯信息表征構成的心理詞匯網絡可以強化詞匯知識掌握的深度和準確度,也對激活并提取詞匯信息的速度起到較大的影響。
2.3 橫向聚合擴散
心理詞匯的表征是呈現互補性網絡狀結構的組織。心理詞匯的聚合關系又被稱為聯想關系或選擇關系;心理詞匯的擴散關系既考慮了詞匯主要是按照相關性以概念網絡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存在一種詞匯的譜系關系。語言是一系列按照規則組合起來的符號系統,任何一個符號都可以引起諸多聯想。聯想反映了人類認知機制對外部事物和生活經驗的歸納總結。各種具有共同特點的詞匯像網絡一樣鏈接起來,構成具有某種關系的集合體。當學習者的聯想是開放且動態的語義場時,所體現的就是詞匯之間的聚合關系。這些詞匯具有某些內在聯系,并非完全是上下義關系,而是以共現性為基礎聚合在一起的,例如從pilot一詞可能會聯想到airport, airplane, sky,radar, weather, flight attendant, passenger等。心理詞匯的激活先是發生在一個網絡節點上,然后在整個網絡平行擴散。某一節點如果離起始激活節點距離越近,激活呂越強;距離越遠,激活率便越弱。
3 結論
考量英語詞匯習得應著眼于認知主體,分析學習者領悟、產出潛在詞匯的能力。從英語心理詞匯的組織和發展表征入手,探討符合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匯習得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方法,提高其對英語的可理解性、可記憶性和能產性,進一步提升學習者的英語詞匯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劍波,論詞匯習得及漢語對第英語言詞匯習得的影響[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92.
[2]熊錕,心理詞匯的表征與英語詞匯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外語學刊,2007(5):135.
作者簡介
郭京紅(1967-),女,山西晉中人,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