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教育信息化條件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分析教育信息化條件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提出進一步改進思政理論教學、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素養、為學生建立自主高效學習環境、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網站建設管理工作、加強新媒體文化建設管理水平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策略。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高職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1-0109-02
當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興媒體的規模逐漸擴大、影響力逐漸增長,移動端和互聯網已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海量信息涌入高職校園,很多高職學生經過簡單的學習就可以接觸校內外形形色色的信息。這樣的改變在給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可控性。在此情形下,非常有必要對傳統的高校政治教育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為此,本文試分析教育信息化條件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提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條件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面臨的挑戰
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轉變自身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不斷創新教育手段。然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因受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不論是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設,還是教師思想理念的轉變,都難以跟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很多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中仍未普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一些高職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仍固守傳統教育經驗,采用傳統的“板書+口述”的方式進行知識灌輸,教育理念老舊、教育形式單一。有的教師即便在教學實踐中制作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也仍未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多媒體課件仍然以自我演示為主。
(二)面臨的機遇
首先,就整體社會環境而言,教育信息儲存、處理并傳遞的環境正在不斷完善。其次,就高職院校來看,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學校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運用先進教育手段以及豐富教育資源,學習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信息化條件創新教育思維。這樣的大環境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使教學內容多但學時缺乏的矛盾得到有效解決,顯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播效率,將原本抽象無趣的思想政治理論變得生動起來,大大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信息化創新策略
(一)進一步改進思政理論教學
高職院校應始終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注重對課堂教學高質量體系的構建。在開展思政理論課教學時,不僅應充分發揮教師所應承擔的主導職責,更應從學生角度出發,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育理念。高職院校應提升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靈活應用的能力,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水平,將教育資料的檢索以及獲得、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用以及案例教學的圖文并茂等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通過教育信息化,高職教師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理論內容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采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思想的目的。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形式,結合優秀文化內涵,通過高尚思想政治素質以及道德風范,對高職院校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加深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最終將高職思想政治課程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且受益終身的學科。
(二)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素養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仍然缺乏足夠的重視,尤其在思想政治學科方面更是如此。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其理論知識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思政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水平將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專業水平基本停留于制作多媒體課件或者微課程素材方面,而不具備設計網絡課程以及開發網絡平臺等更專業化的能力,因此,需要將這樣的能力納入高職思政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中,進一步加大培養力度。
(三)為學生建立自主高效學習環境
高職院校應在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學校的圖書館信息化資源,加大投入建設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盡可能實現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可通過數字化圖書館、多媒體電子書平臺以及網絡視頻平臺,引導學生借助新媒體參與個性化學習,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讓學生在電子書籍與報刊中提煉學習信息,鍛煉信息整理與歸納的能力。同時,學校應安排思政教師設計豐富的教育任務和探究活動項目,由學生組成小組開展探索設計。這其實也是為學生營造高效且具有自主性的思想政治學習環境,促進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網站或電子公告欄等平臺,實現在線教學,學生學習能夠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并能隨時提出疑問,教師也能及時解答。
(四)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網站建設管理工作
以教育信息化為背景,高職院校應建設專門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站或網頁專欄,從而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站逐漸成為人們接受信息與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多數高職學生會通過網站瀏覽自己所需的信息。高職院校在建設思政教育網站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生活實際,通過理論結合生活的方式,對學生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高職院校在創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時,可在專題網站或網頁中加入理論板塊、學校思政工作動態板塊、心理引導教育板塊、思政實踐板塊等,將所有思想政治知識細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學校也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并在其中創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欄,經常性地推送先進事跡等內容,并通過具有趣味性的語言展示,使學生更樂于接受教育。
(五)加強新媒體文化建設管理水平
高職院校應重視對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頭條公眾號、學院APP等的建設管理,為學生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從而為師生良好互動創造全新途徑。高校應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新媒體,并積極利用新媒體工具為深化校園思想政治建設創造有利條件。高職院校應始終把握潮流,利用微博、微信、頭條等新媒體平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的效率。高職院校可組織輔導員或思想政治學科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微信群,讓師生在微信群內暢所欲言,交流心得見聞,并隨時糾正歪風邪氣,擺正思想態度,進行思想政治指導。高職院校應掌握輿論主動權,及時了解學生當前的關注熱點,以此為切入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及時高效,實現對思想政治理論與現實的有機融合。學校領導或教師可通過網絡途徑,積極與學生進行直接溝通,重視學生的心理訴求,及時干預學生的不良心態,并解答學生的困惑,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真正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總之,隨著各高職院校積極引入信息化教學,高職院校應將學生訴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核心位置,應促進傳統教育和現代教學手段的融合,讓教學模式更加多元化,應通過多媒體和校園平臺,借助數字化信息資源加強師生聯系,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立功.論信息化條件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0(S1).
[2]郭曉雯,黃寒微.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2).
[3]陳宏.教育信息化條件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8).
【作者簡介】解慶元(1994— ),山西運城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師范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