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與聲樂藝術密切相連,處處可聽得到動人的歌聲,古典的與現代的、經典的與流行的,豐富多彩,學習聲樂的人也越來越多。在地方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為了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更好的掌握聲樂知識,教師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技巧。與此同時,時代的不斷進步,提升了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地方高校聲樂的教學改革,要以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為目標,更新教學理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還要重新建立教學體系,通過對各方面的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音樂人才。
聲樂教學需要接觸到不同風格種類音樂,根據不同風格和種類的音樂,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對于音樂有全面的了解,對于其音樂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教師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既要不斷的進行教學過程的創新,也要在創新的過程中,體現出不同風格音樂的藝術魅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音樂的風格,進行教學方式有針對性的創新。但目前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聲樂老師單純的注重對于聲樂知識以及鑒賞技巧的教學,教學內容完全根據課本的教學大綱來進行,缺乏創新,課堂內容略顯枯燥。并且由于缺乏教學方式的創新,使得教學的內容過于基礎,對于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很少,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差。
目前在聲樂教學當中,教師缺乏和學生的互動,主要是由教師對于教學的內容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筆記的記錄或者觀看老師的示范過程,只有較少的時間教師會對學生的試唱過程進行檢驗,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學生在聲樂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提升較慢,并且長期缺乏互動式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的心理,產生不認真聽講等不良現象。有些教師以現代化教具進行教學,但也只是讓課堂講授的方式更加的靈活,而不是增加了與學生的互動。綜上,目前我國聲樂教學中學生課堂主導地位處于缺失狀態。
目前,我國聲樂教師的教學方式多數處于復制粘貼狀態,所有的教學內容幾乎都以書本為主或者是以聲樂考試中的重要內容為主,并不注重對于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培養,且在教學的環節中缺乏實踐,學生掌握了基礎卻在實踐中不知道怎么結合,在實踐中很難捕捉到聲樂的精髓,音樂的鑒賞能力處于基礎模糊的狀態。
1、更新聲樂教學理念
我國的聲樂教學理念,目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同世界上聲樂教學理念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的聲樂教學理念過于傳統,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的未來發展。音樂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其綜合素養體現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而教師作為聲樂教學的主體,聲樂教學理念的更新,需要老師參與進來。一方面,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學習國外的先進教學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國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更改,最終形成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聲樂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學校要定期組織聲樂教師進行學習,幫助聲樂老師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學校要定期的組織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堂表現進行打分,根據打分的結果召開相關的會議,對于一定時期內的聲樂教學反饋進行總結,讓聲樂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更加的符合學生未來的發展要求。具體的教學理念更新為,在幫助學生打好聲樂基礎的基礎上,把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能力,也要加進教學計劃當中,比如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演唱能力等。在教學內容上,要在基礎知識上增加更多的拓展性案例,案例的內容可以包括作者歌曲的創作背景,演唱中具體表現的技巧等,并讓學生進行嘗試寫總結報告等,通過綜合的講解以及實踐,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綜上,教學理念的更新要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為主。
2、重構聲樂教學體系
聲樂教學需要基礎與大量的實踐相結合,在掌握基礎性知識和技巧之后,在實踐中不斷地拓展基礎性知識和技巧的應用,不斷的積累實踐經驗提升綜合素養。對于實踐的選擇,許多學校選擇的實踐基地并不和學校培養人才的未來發展目標相符合,比如培育基礎性音樂教學人才的學校,實踐安排在從事音樂戲劇等藝術的學校,這就與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產生沖突,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學到的知識,可應用性并不強,應該安排在學生在中小學進行實習,這樣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才可在未來有的放矢。在教學的內容上,除了課本上的基礎性知識,還要增強學生對于音樂文化、音樂演唱、音樂鑒賞的能力等提升,這些提升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到音樂文化發展的源遠流長,以及感受到音樂文化的包容性,音樂可以打破民族之間的文化限制,建立起溝通的橋梁。綜上,實踐和教學相結合,是重構聲樂教學體系的重點內容。
1、選編聲樂本土教材
聲樂教學是需要教師和學生互動的課堂,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一方面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選擇和時代內容結合最為緊密的教材,并不斷的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在學校就可以學到先進的聲樂知識。另一方面,教材的內容要貼合當地的本土音樂內容,因為這些本土音樂都是當地的文化精髓,是當地文化的積累在音樂上的體現,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學生在未來弘揚家鄉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比如黎族的歌唱文化,是黎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黎族當地的聲樂教學就需要根據當地的音樂文化開展,編制具備當地特色的本土聲樂教材。改編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對本土的音樂內容不斷的篩選,選擇能夠代表當地音樂文化特色的典型,能夠最大程度的展現出本土音樂文化的魅力與特點。綜上,選編聲樂本土教材,在內容上需要綜合考慮。
2、提升教師執教能力
教師的執教能力是聲樂教學的關鍵,是聲樂教學改革的主體,教師處于教學的第一線,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的進行總結,形成更為先進的聲樂教學方式,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聲樂教學需要對聲樂教師有一定的要求,聲樂教師要在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和學歷的基礎上,還要有良好的教師素養,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一切以培育更加優秀的人才為主。教師擁有求真務實的敬業態度以及扎實的執教能力,可以在教學的課堂上,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自主學習聲樂知識,提升課堂的活躍程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會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與實踐作業等,不會給學生的校園生活帶來繁重的壓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到更多的聲樂知識。教師對于實踐和理論之間的融合安排恰當好處,可以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具備更好的表現能力。綜上,教師都要不斷努力提升執教能力,在教師的本職工作上越做越好。
1、提高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力度
地方高校聲樂教育的改革要轉變教育的培育思路,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聯系在一起,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演唱對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要求非常高,需要學生具備穩定的氣息、一定的演唱技巧、能夠保持音色的穩定性等,這些要求都需要學生通過教師的基礎教育與大量的實踐來不斷的掌握,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更好的領悟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對于掌握的唱歌技巧更加靈活的應用。教師可以定期的組織學生進行演唱活動,演唱的內容可以是當地的特色音樂,這不僅可以弘揚當地的傳統音樂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當地音樂的獨特魅力,也可以讓教師在演唱活動中,感受到學生唱歌時出現的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綜合素養。
2、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聲樂藝術是考驗綜合能力的學科,除了音樂的綜合素養,還考驗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演唱技巧的高超僅僅是一部分,在表演中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可以完成高質量的演出。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培育,還要定期的組織學校的演出活動、并鼓勵學生多參加專業性的比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的鍛煉心理素質,并提高學生在表演中的表現能力,因為演唱也需要一定的舞臺技巧。教師要對每次演出活動的成果,進行總結指出學生每次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可以在演出后給學生安排總結性作業,讓學生總結出在本次演出中的收獲,內容可以是唱歌的技巧,也可以是舞臺表現能力,也可以寫出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全面認識自己,有針對性地對于自己在演唱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改進。
就目前來看,我國地方高校在聲樂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內容缺少創新性、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等,這些因素影響了教學質量。所以,地方高校聲樂教學需要進行改革,要以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更新教學理念,重構教學體系。同時還要合理選編聲樂本土教材,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并增強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