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菁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在音樂藝術發展的過程中,經過歲月反復地錘煉和各種文化之間的彼此交互融合,逐步地形成了藝術歌曲這種極為特殊的音樂形式。藝術歌曲在西方的起源是比較早的,發展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而中國的藝術歌曲則主要是結合了本國民族文化的特點、藝術傳統以及特有的藝術元素,同時,大膽地參考并借鑒了西方藝術歌曲的部分表現手法和演唱技巧,將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中國音樂藝術大家庭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將中國藝術歌曲引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很多高校在教學中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應用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選擇等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創新。因此,如何更好地發揮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是值得所有聲樂藝術教育工作者共同來思考的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在百花齊放的傳統文化中,音樂藝術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特殊的位置。藝術歌曲在民族發展歷程中也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自身具有獨特的魅力。尤其是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內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教學內容、手段和模式等都不斷地在探索中實現創新,教學成效在總體上也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但恰恰是在現階段,聲樂教育似乎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瓶頸期,無法突破,從而使得聲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同時打破這個瓶頸期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隨著時代的改變和進步,人們在針對某一種具體的藝術形式進行認知和解讀時,與過去相比,角度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另一方面,現在的高等院校聲樂教學課堂,所面對的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年輕學子,他們從小的成長環境和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在這種背景下,雖然現在的教學手段和教材內容等一直都處于探索中,也一直在不斷改革和創新,但本質上仍然無法實現根本上的突破,仍是停留在過去的傳統思維方式中,不能夠及時改革和創新,導致當代的大學生對此提不起足夠的興趣,從而很容易導致課堂的教學效果變差,同時,也會使得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大打折扣。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尤其應當注重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牢牢地契合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思想。在聲樂教學課堂活動中,更好地融入中國藝術歌曲的形式,并重點關注其實際應用價值的發揮,以便能夠在實踐當中培養出真正熱愛中國藝術歌曲,真正懂中國藝術歌曲的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
融合了東西方文化與音樂藝術的中國藝術歌曲,有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藝術價值,但是實際上,在很多高校的聲樂教學課堂中,這一點并沒有被充分地認識到。在多數高校的聲樂教學工作中,人們往往過分地關注于音樂或歌曲的演唱技巧,尤其是注重對于西方演唱方法和技巧的挖掘與衍伸,而恰恰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技法與背后所蘊含的藝術魅力,挖掘與傳承的力度則顯得有很大的不足,甚至有很多非常寶貴、重要的內容,都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被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忽略掉。在高校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也往往不是特別被重視,很多經典的藝術歌曲內容沒有被選入到教材當中,從而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無法直接地接觸到中國藝術歌曲,當然也就談不上領略中國音樂藝術的魅力與特色。
從總體上來看,在目前階段,我國在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課堂中,引入藝術歌曲的元素,所取得的成效并不顯著,或者可以說是不夠理想的。這當然有著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認的是,對于教學資源缺乏深入、細致的挖掘,則是其中非常關鍵的原因之一。
中國藝術歌曲的藝術水準是非常高的,其對于作曲者是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要求的,而且必須對東西方文化和音樂藝術的特點都能夠做到融會貫通。目前,我國國內滿足這些條件的高水平、高素質的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仍然是比較少的,這就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教學資源是相對匱乏的。另外,國內很多高校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很多都采取類似于“可有可無”的態度。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大量的將西方藝術歌曲用作聲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素材來源。在有效、深入、細致的挖掘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資源等方面,也存在著重視不夠的問題,這就必然加劇了教學資源的缺乏。
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填鴨式或者灌輸式教學,在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等方面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也無法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興趣。作為聲樂教育教學的工作者,更應該主動去思考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且敢于大膽地針對教學模式等開展創新和改革,精確瞄準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點,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突破口,重點將互動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入到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也應當對中國藝術歌曲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可以將自己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獨特理解和個性化的感知,恰當地融入到課堂實際教學當中,這樣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階段,我國各個高等院校普遍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缺乏足夠深入、正確的理解與認知,沒有正確地認識到中國藝術歌曲當中所蘊含的巨大的藝術價值,也沒有深刻地體會到其背后獨特的藝術魅力。高校管理人員應當主動開拓思路,通過舉辦講座、開設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更多地在校園當中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增強師生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感知力與理解力,從而極大地提高師生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高校還應當發揮引導作用,在課程設置、教學資源配置等諸多方面,予以傾斜,使廣大師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參與到實際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從而對于全面促進聲樂教育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教材內容中,仍然要將基礎知識放在關鍵位置。另外,可以適度地縮減一些西方藝術歌曲的內容,降低其所占據的比例。同時,還要將中國藝術歌曲的內容占比適當提高,從內容上引導學生要重視中國藝術歌曲。除了要補充中國藝術歌曲的內容外,還應當深入地挖掘教學資源,并注意及時更新教材內容,不能出現連續多年不去更新教材內容的情況,必須保證教材內容的與時俱進,保證教材內容能夠體現新時代的特點。同時,還要敢于大膽創新,敢于突破傳統,打破非經典曲目不選的傳統思維。在傳統的經典曲目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近現代曲目,可以選取風格差異很大的一些曲目,經典的、流行的,從而豐富曲目庫。
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堅決擯棄過去的灌輸式教學,要采取參與式學習的方法,并與情境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并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當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教師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所在,也應當從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揚等方面大力開展工作。通過不斷借鑒和創新,在發展歷程中將大量的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元素融入到中國藝術歌曲中。在這其中,中國藝術歌曲在相關的歌詞以及曲目等方面,大量的引入或參考借鑒了中國傳統的詩詞,并逐步成為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載體。中國藝術歌曲在西方藝術歌曲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基礎上,深度融合了傳統文化的元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對中華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特質的有效詮釋。
為了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目標,大學生主動擔當使命,主動傳承中國藝術文化,并將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發揚光大。大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則是前提和基礎,其中,藝術素養的提升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通過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挖掘出藝術歌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意志,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能夠實現與傳統文化的交流、對話,讓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具有更高水準的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并在傳承中實現對民族文化的發揚光大,這無疑對于實現中華民族長遠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培養全面發展且具備較高綜合素養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是現階段甚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其中,藝術美學方面的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高等院校在實際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主動將中國藝術歌曲引入到課堂當中,在讓學生學習西方唱法的基礎上,能夠準確感知到中國傳統唱法的藝術魅力,大大提高自己的演唱技能。在此基礎之上,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感意識和感性認識水平。
綜合來看,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育中已經占據了重要位置,成為聲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必須進一步開展更為細致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研究,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從而有效推動聲樂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為中國藝術歌曲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