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百晶 張帥
(1.吉林水利電力職業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2.長春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600)
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是進行強身健體,并完善學生體質的教育,學生應該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上,盡量掌握健身的各種技巧、方法和原理,學會健身的各種手段和方法,以達到終身受益的學習結果。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進程是顯明的,體育與健康融為一體是體育專業改革的方向,在我國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健康體育課程體系還沒有真正形成完整的系統體系,主要就是沒有把體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整體分析研究與改造,在健康體育課程體系中要突出以健身育人為目的,以終身體育為主干線,創造出能結合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體育鍛煉的教學內容。
在當今高校課程改革實施的狀態下,高校在教學總體目標上以滿足社會健身事業發展需要和建設體育型人才發展的需要為中心任務,這就要求高校的體育教學與全民健身發展協調性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全民健身發展趨勢的統一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與全民健身發展相一致。
根據國家的教育政策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同特點,各級高等院校的的體育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素質,使所有學生或大部分學生達到體能測試的標準,達到國家甚至于超過國家標準,肩負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服務社會、奉獻于人民的任務。其他國家也都十分重視學生終身體育,健身鍛煉活動意識,希望通過體育課的練習,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和健康水平。
學校體育教學作為全民健身活動的起點,培養了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能教授外,還特別重視學生的認知能力,從教會學生知識,轉為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理解體育運動與健身活動的意義、作用和相關體育知識,充分鼓勵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青年的可塑性已經形成,通過學校教學可以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為一生堅持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前幾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就多次提出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和諧發展的戰略的問題。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學校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確定存在許些問題。“一手硬一手軟”的現狀普遍存在,即競技體育硬,群眾體育軟,學校群眾體育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正是這種不協調的現狀造成了學校群眾體育現象的相對滯后,而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活動”,則正好為扭轉全局、矯正學校群眾體育觀念落后的局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機遇,借“全民健身”的東風,大力推進學校群眾體育的建設。
經過幾次改革,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計劃實施已經脫離了過去的強制性,轉變成為自主選擇階段。這種改革考慮了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體現了體育思想中的人性化。可是,由于受到場地器械和師資力量的局限,這種自主選擇是在固定范圍內進行的,而此范圍遠遠要小于全民健身項目的數量。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在內容上應當密切聯系全民健身項目,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增加人體解剖、生理等運動方面知識,培養學生對鍛煉方式和鍛煉效果的評價能力。
全民健身項目種類繁多、自覺性和趣味性強,普及性廣。這些項目不僅有年齡、性別和地區特點,而且大部分項目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意愿來選擇。相比較來看,學校體育內容手段較拘謹、傳統和陳舊。因此,高校體育教學要服務于全民健身科學化,務必在內容上與之接軌。
原有的教學模式方便于管理大學生和體育教學,而俱樂部式的教學模式方便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技能的運用。從高校體育教學為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務來看,俱樂部式教學更為可取。即便是同一教學模式,不同的師資水平可產生不同的教學結果。很多學校不僅體育教師不足,而且已有的老師與所授的課程不一致,導致了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程序化,教學質量低下。因此,高校應該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地方課程、社會發展需要來引進教師資源,使教學中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