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
(樂山市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處,四川 樂山 614000)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加之受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使得大數據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此對教育事業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基于此,便不能單純的只培養知識人才,而需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進行培養。換言之,我們需將傳統教學模式徹底改變,在教育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在保留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把微課教學的優點結合起來,融合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創新課堂教學,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果最佳化,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
微課主要是借助教師所錄制的短視頻讓學生自己觀看,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記憶舊知識。但也不能只有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來說,其存在于社會中有生命與情感,更應培養情感意識與交流能力,因此微課就提供了一個獨處的空間給學生,但他們在進行感悟與體驗時,還應借助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師展開互動與交流。微課很好的彌補了傳統教學中過于對教師地位予以尊重的缺點,而微課中學生情感缺失的弊端也在傳統教學中得到了解決,因此可以說二者的融合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融合,在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予以培養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師生交流,既有助于進一步發散思想,也能夠促進情感的交融,而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條件就是情感的提升。
微課這種視頻教學模式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所以也就有很強的靈活性與精準性。但其形式為諸多小的知識點,屬于片段式學習的一種,學生在學習時更多的是掌握零碎的知識點,尚未將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形成,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則可將微課的這一不足很好的彌補,當學生自學后,教師可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做總的概述,讓學生腦中的知識同新知識發生碰撞、交融,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張知識網便能夠很快地在學生的腦中形成,促使其對知識的掌握從碎片化過渡為完整化。
微課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出現的,其主要在課下以及非課堂上使用,但學生的自覺具有一定局限性,雖然可掌握知識點,但指導性的思路引導卻比較少,學生掌握到的或許是方法,而在教師指導后就會成為策略,能夠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不僅如此,當學生對知識有所了解后,教師再對其進行完善與補充,串聯起知識,通過框架銜接內容,能夠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保持更清晰的思路。
若學生在課前毫無計劃地學習,則往往很難掌握知識。所以基于“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我們可以對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講授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將其拍攝成對學生較為適用的微課視頻,教師在上課前立足于教學需要,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向學生發送學習任務,同時通過微課的形式給于學生學習引導,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學生在課前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討論計劃、決策教師布置的任務,同時嚴格落到實處,以此促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有效增強。
通過學習課前任務,學生已大致了解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針對課前學習情況做相關匯報,然后再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把關鍵點指出來,教師可將每個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以便于理解有誤的學生可以在課后繼續學習,最后向學生提出要求,讓其重新對匯報任務進行總結,加深印象,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良好性。除此之外,課堂提問也是教師和學生極為重要的互動環節之一,而其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可把所提問題制作成微視頻,主要內容為所視覺畫面與動畫設計,既將問題的多緯度清晰地表達了出來,也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使課堂效果達到最優。這樣一來就有效提升了學生應用、分析、評價、創造的能力。
作業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的已學知識點得到有效鞏固,傳統教學結束后,教師一般都會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以學生層次的差異為基礎設計有所差異性的作業,從而讓所有學生均獲得進步。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對作業的解析,讓學生通過微課展開課外學習,如此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時間予以了拓展,也節省了課堂時間,且學生在課外還可結合自身情況不斷進行學習。最后學生再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把學習結果反饋給學生,而老師則把學生的掌握情況結合起來第一時間對教學做出調整。
現階段,“互聯網+教育”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促使微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其可以給予學生幫助,使其迅速構建其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且也能夠讓教師的課堂時間得到有效節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因此就需要將微課和傳統教學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把如今的互聯網技術利用起來,借助二者優勢,取長補短,以形成合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將良好的學習效果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