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柳歌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僅大量外資企業入駐我國,甚至還有更多人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從事不同工作或者海外投資發展自己的事業,英語的重要性再次得以體現。高職學校作為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大本營,應立足于人才需求,以實用性為前提,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來探索高職英語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以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就業率。以下分析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現狀,探索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因而教學實踐中更側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英語是高職教學中公共學科之一,任何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這門公共學科時,均會面臨教材一致、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一致的現狀,學校未根據不同專業進行調整并設計相應的課程教學體系,形成英語教學存在普遍性和一致性的情形。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學校對英語這門公共學科的教學并未高度重視,學生僅僅是在教師知識的灌輸下完成學習和實踐活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往往只能應付簡單考試,同時這樣的教學現狀難以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其自身英語應用的綜合能力難以得到提升,違背了高職學校培養英語專業人才的目標。
由于高職學校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使用的均是通用、統一而基礎的教材,而未考慮學生的專業及其職業特點,這樣就造成不是英語專業的學生要想學習與其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只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取。以機械專業學生為例,一些涉及機械專業方面的術語及英語詞匯學生了解不深,僅憑其掌握的基礎英語水平根本難以深入而透徹地解讀機械專業方面的英文資料,無法適應其職業需求,如此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還會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手段單一等不足。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沿襲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英語教學依然呈現詞匯+語法+翻譯的教學模式,缺乏新意和創新,課堂氛圍固化死板,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感覺枯燥無趣,久而久之,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習效率及教學效果的提升。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辦學規模也隨之擴大,使得師資力量有限,優秀英語教師資源緊張,呈現供不應求的趨勢。而英語又屬公共學科,為各專業必修課之一。一些學校因此出現一名英語教師教授多個班級英語的現象,有些學校甚至重新返聘已退休英語教師來教學,師源的緊缺以及工作量的加大造成教學效果不近人意。加之高職學生相對英語基礎薄弱,而課堂又主要以教師為主導,未能以學生專業為導向來展開英語教學,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動,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及其具備的英語能力與其專業要求存在差距較大,英語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檢驗教學過程及結果的價值判斷方式,主要針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來進行評價。當前高職院校對教學評價仍以考試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只能了解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對其英語應用能力及實踐能力不能準確的加以考評。同時職業教育相對而言教學周期短,一些專業的學生還要花費時間去完成校外的專業實踐,造成英語教學課時有限。當前運行的教學評價方式未能關注到學生日常的學習態度、習慣、方法等,仍以最終的考試來確定其學習情況,于是一些學生往往采取臨時抱佛腳的方式進行突擊學習,只要不掛科即萬事大吉,這樣的學習心態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英語人才呢。此外,單一片面的教學評價體系,還對學生產生誤導的作用,學生出于功利心理,往往側重于英語答題能力的鍛煉,而對語音、發音不夠重視,導致學生怯于開口說英語,出現“啞巴英語”的怪象,更何談學以致用。
以上分析了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現狀,對于其中存在的弊端,需要高職學校引起重視,英語教師應立足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樊籠,探索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加強來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最終實現其職業綜合能力的提升
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準確定位英語教學的目標,以學生專業為出發點,結合其職業特點,創新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改革英語教材,分專業、分階段、分層次或分級、分模塊來進行英語教學。
1.分專業教學
專業不同涉及的專業術語及特殊名詞也不同,各專業間的英語教學也應存在著差異。由于英語不象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時刻用到,這就需要教師對現有的英語教材的內容進行改革,對于學生專業中涉及不到的不必要的部分教師應加以篩選,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同時集中各專業英語教師的力量對現有英語教材進行編寫,凸顯學生所學專業的重點,提高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分別滿足不同專業高職學生職業需求,以免學生本應掌握的與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卻未能真正學到,不利于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同時還浪費師生間教與學的時間。因此分專業教學十分必要,可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優勢。
2.分階段教學
分階段教學是指讓學生經歷英語學習的每一階段,首先是基礎英語教學,然后是職場英語教學,最后是行業英語教學。通過三個不同階段的教學,培養學生相應的英語能力。如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主要側重于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合理過度不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專業融入不同的實踐環境,引導其更好地將自身所學英語知識應用于實際。在職場英語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職業需求,在基礎英語的基礎上,重點對學生各自專業通用的職場英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及互動,以便提前為其將來的職業及崗位工作打好基礎。在行業英語教學階段,結合學生的專業,開展與其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的教學和實踐,以深入解讀行業英語,培養學生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
3.分層次或分級教學
分層次或分級教學是指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及能力,在其作為新生初入學時,視其英語功底的不同分為幾個班級。由于班級層次不同,教師教學實踐中可充分了解各班學生的英語基礎、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情況,從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知識難度等方面有針對性的開展英語教學,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保證所有學生均能在自身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高,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及學生英語水平。
4.分模塊教學
分模塊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專業類別及崗位要求,對英語教學的內容進行劃分,主要劃分成普通英語與行業英語兩大模塊。普通英語教學側重于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最基礎的英語能力。行業英語教學則是按照行業類別來劃分不同的種類,如機械、物流、營銷等,將各專業所需的英語知識作為教學主要內容來開展教學。行業英語的開設與教學應與學生專業課程教學的進度保持同步,可于每學期開設一門,促進學生英語專業技能的進一步提升。
僅僅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是不夠的,還需要雙管其下,對教學評價考核模式加以完善。通過設置科學的教學評價考核體系,以便準確而全面的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哪些能力是自己的短板,從而重點關注自己的弱勢部分,教師則針對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重難點進行重點教學,實現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職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論水平與實踐應用技能。因此,在進行書本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結合其職業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英語實踐技能的訓練,從而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英語學習之中,提高英語水平及應用能力。
2.豐富考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除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和考核外,還應將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學習過程、課堂表現、英語能力、應用技能、自主學習方法、實踐活動考察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豐富考核的內容。同時分別設置教學記錄袋和學習檔案袋,從而從各個方面公平公正的對學生進行考核考評,避免以往單純以考試成績來進行考核的情況,以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3.考核內容與操作相結合
教學評價考核模式可將考核內容與操作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考評。例如教學記錄袋由教師負責記錄學生的考勤、課堂表現及其作業完成情況、平時測試結果等內容,記錄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而學習檔案袋由學生自己對學習完成情況、自我能力、參與第二課堂情況等內容進行記錄。職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考評對學生進行筆試和口語的考核,筆試考核包括聽力測試、閱讀測評、翻譯考評、寫作考評等內容;口語考核則是設計具體的職業場景,學生以英語口述并演示職場活動。考評時教學記錄袋、學習檔案袋、職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各占不同的比例,將三者的考核結果相結合即為教學結果。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學校是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熔爐,而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材的培養離不開強大的師資力量,僅僅依賴教學模式的創新和高效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高職學校應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培養。通過提高教師待遇,根據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為其創造外出進修機會,來提高教師隊伍質量。針對師資緊張的問題,可返聘知名而優秀的退休英語教師繼續從事教學事業,這部分群體由于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具有極其豐富而寶貴的教學經驗,是從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首選對象。此外,還可以優厚的福利待遇吸引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類高材生進入高職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以完善師資隊伍建設,解決高職英語教師工作量大、師資有限的現實問題。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其教學模式應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出發點,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來開展教學,勢必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才能真正與學生職業需求相匹配,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高其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