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許昌工商管理學校,河南 許昌 461000)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立德樹人式教育的導向下,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中職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不同形式的美術課程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社會和諧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各種文化交流碰撞對于學生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因此,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中職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辨別“真善美”的能力,進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
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中職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中職教育的重要內容的美術教育也得到較大的發展,美術教學的專業能力以及學生的美術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然而,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仍然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一)學生美術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接受中職教育之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經歷存在著不同,導致學生的美術基礎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對于有些學生而言,美術基礎比較薄弱,在課堂教學中對于美術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缺少相應的系統知識的學習,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對于美術課程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不足。同時,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可謂是“亂涂亂畫”,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有效吸收,教師講授的審美方法和相關知識也沒有充分理解,這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自身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有著嚴重的影響。
(二)中職院校美術審美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和保守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學生知識的學習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日益豐富,這對于中職課堂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部分中職院校在開展美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仍是比較保守和落后。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填鴨式”授課模式仍占據主流,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以及教學作品感情性的融入,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美術教學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分配不均等,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使得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審美能力都受到禁錮,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高。
(一)加強技能訓練和知識傳授。在中職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實踐課堂的重要性,需要在對學生的技能和相關知識的傳授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通過美術實際教學來看,有些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僅僅是完全照搬式的臨摹,缺乏美術鑒賞能力的表現,對美術作品無法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為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更要注重學生技能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從空間、色彩、線條、構圖等方面加強美術技能訓練。[1]只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才能夠提升學生“發現美、捕捉美和感受美”能力,從而有效的完成對美術作品的感情投入,進而從多個維度發掘自身潛力、提升審美能力。
(二)通過生活審美觀察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對于中職美術教學而言,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當然,在這有必要指出的是,這種生活資源既是指校園內的自然資源,也是指生活中的自然風情。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與我們產生很多聯系。正如上文所言,中職學生正處在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年齡段,教師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可以將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引入課堂教學,這對于教學將會大有裨益。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或者組織學生,充分利用校園內部的資源,加強教學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如校園雕塑、校園建筑、園林設計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提升美術素養和發掘審美價值的資源。
(三)設計情景打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中職學校美術教學要創新教學方式,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無法在課堂中高效的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教育”的模式,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打造“微課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的作用,探索創新課堂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