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仙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望亭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教會學生做人,就是對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情操等方面引導,這也是人格教育的含義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格教育應當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完善德育和加強素質教育等角度來看,人格教育理應受到重視。
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把語文教師的影響和課堂教學的滲透結合在一起,德育教育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一古老的師訓直到現在仍被世人所認同。語文教師是學生活生生的人格教科書,憑借師生交流和交往中所外化出來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地會對學生產生特殊的人格感召力。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1.培養現代人的觀念。我們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實現現代化必須由現代人來完成。社會對現代人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會做人,會求知,會生存,會創造,會健體”。所以,語文教師不應該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升學率上,而是要對學生的前途負責,這也是對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負責。
2.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科學知識或經驗“內化”為個體的精神財富,發展和提高他們的主體性,造就未來社會的行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主動地、創造性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并使自己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創造的、追求真善美的主體。
3.知識擴展的教育觀念。課堂上,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授有限的語文知識,這不足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不應該把目光只停留在課堂上,還應該向課外延伸乃至社會生活。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這才是學習語文的成功之路。
1.扎實的專業知識。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專業教育理論和學科理論,漢語言基本知識,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高,課講得好,又能理論聯系實際地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某些規律性知識,還會給他們以思想方面的啟迪,學生會從藝術形象中獲得思想的陶冶,從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情操、意志、性格等受到熏陶感染。具有精湛專業知識的教師,將會給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途的青少年帶來深遠的影響。
2.廣博的社會知識。現代社會注重個人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現代人才需要博學多才。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知識含量,如環保、交通、人口、人權等方面的知識。教師授課語文的過程中,不應只停留在單一學科的傳授,還應該把語文學科知識與其他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接近生活,從而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信心。
3.熟練的計算機技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給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駕馭這些科技手段,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使用現代科技手段的興趣。
自由的思想,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接受現成的說法和做法,要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說該說的話,敢于做該做的事。不流俗,不唯書,這樣才能把語文課本自身所蘊含的道德情操、人文思想、生命形態等轉化成個人的審美體驗,從而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也能在學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形成過程中給他們以深遠的影響。
鮮明的個性。語文教學的內容包括精品無數。有經典的個性人物,有人間的悲歡離合,也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這些內容都需要語文教師在個性化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展現個性化的教學風格。這些將會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確立良好的目標。
執著的追求。語文學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特點,所以,語文教師的行為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具有感染力。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在生活、事業的每一個側面都要具備執著這個人生追求,尤其是在面對困境時,要擦干眼淚,敢于面對阻力,敢于拼搏到底,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志向、氣節等給學生上好人生這一課。
“語文教育是一種精神教育,一種生命塑造。語文教育本身就是用‘語言’構筑人的精神世界,構筑人的生命本身。所以,語文教育中,應該更多地將人文精神灌注其中,這也是社會的要求。”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領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跡、精辟論述、名言警句,像屈原行吟江畔,雖屢遭打擊,但愛國之心不改的高尚情操;司馬遷忍辱負重撰寫來援助中國人民抗日,救死扶傷,最后獻身殉職的偉大的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是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格尊嚴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極好素材。這些內容是課文的重點,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深入闡述,以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他們理想的人格目標。
“‘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行為特征及發展規律為依據,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前提,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愿望、喚起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為核心,以學生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學習過程為基本特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主動參與和主動發展機會的教學模式。”
當今社會的人接受教育不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自身適應社會發展而使個人能力得以充分發揮。這就需要出現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與之同步,從而使人在增長知識的同時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