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琦
(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000)
幼兒基本體操以手臂動作為主要動作,輔以靈活、有趣味的其他動作,音樂的節拍輕快活潑,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隊列變換。幼兒基本體操從幼兒的心理、生理兩大方面出發,充分考慮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特征,是現階段極其適合幼兒的基本體育鍛煉,在學前教育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其他體育鍛煉教育目的單一的特點比起來,幼兒基本體操優點頗多。借助幼兒基本體操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身心健康得到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得以鍛煉,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養成,通過幼兒基本體操的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學生的生活習慣變的積極進取,身體素質變得更好。通過幼兒基本體操的練習,幼兒也逐漸培養了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成功的喜悅也有助于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總之,幼兒基本體操無論從生理、心理、還是智力都對于學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非常重要。
通過運動不僅能讓身體變得強健,而且還能夠發展智力。運動主要分為“大動作運動”與“精細運動”,“大動作運動”指的是運動動作幅度較大,例如:跑、跳等。“精細運動”則指動作幅度小的,例如:抓、握等。這兩種運動均能影響智力的發展,“大動作運動”主要對大腦的平衡能力有所影響,“精細運動”則對幼兒的反應能力影響較大。
人從出生到逐漸長大,運動一直影響著兒童的發育、成長。作為重要的體育運動之一,體操對于提高身體素質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基本體操鍛煉,大腦的反應速度會加快,人類活動主要通過左半腦進行,基本體操則可有效進行右腦開發,這樣由右半腦主導的音樂、文學方面就會逐步得到改善并進一步提高。通過基本體操對于右腦細胞的改善,這樣不但發展了智力,同時人類的視覺、聽覺感覺以及腦細胞的靈活性,以期開發大腦的全面能力。
徒手體操主要依據身體各個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以及路線、運動范圍、運動頻率、運動的節奏等的相關特點,進行一系列例如“舉重、踢腿、擺動、擺動、蹲起、轉身、彎曲、彎曲、彈跳”等的徒手動作。幼兒的成長同時也是伴隨著感知覺的心理活動的不斷發展,感覺作為智力的最原始形態,伴隨著幼兒的出生,他與世界之間就通過感知覺進行連接,幼兒后續的智力培養中感知覺仍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徒手類體操的鍛煉,幼兒的軀干與四肢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得到提高,同時對于神經系統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進一步促進幼兒的時間知覺、空間知覺、運動直覺的鍛煉和培養提高。
器械類體操不但包括競技項目,例如:單、雙杠,吊環等,也包括以增強體質、健身為目的,或者以使用技能的掌握為目的的,例如:肋木、云梯、體操凳等。體育教師可以將器械進行改良、加工,整合成適于幼兒進行練習的簡易形式,這樣經過練習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得到增強,同時經常練習在幼兒大腦中形成對于經驗的積累,這樣對于提升幼兒的記憶力大有幫助。
模仿體操主要根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活動,或是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或是動物的動作,或是動物的姿態,通過觀察對于此類動作有深刻了解,并改編成形象的體操動作,幼兒進過練習促進身心的發展。觀察力是幼兒智力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幼兒類模仿體操對于技巧的要求要大于體力,參與者不但力量好,而且對于各種動作變幻的觀察力要求更高,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掌握動作的要領。幼兒模仿體操不但幼兒要全身運動,同時四肢還有相關的動作變化,由于體操運動是一整套運動,那么各個動作還有一定的關聯,以及存在一些重復性動作,這些動作的不同以及前后的變化都需要幼兒進行細致、認真的觀察,進過這樣的鍛煉,會逐漸提高幼兒的觀察力。
輕器械基本體操通過幼兒手拿輕型器材例如:鈴、實心球、體操 棍、跳繩、消防桿、沙袋等進行練習,這種體操娛樂性與趣味性較濃,以裝飾性的實踐形式為主。幼兒思維與成人思維不同,主要指幼兒的形象思維,也就是幼兒形成抽象思維之前主要思維方式。幼兒在接觸感知世界時,主要通過事物的外在表象--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判斷。通過輕器械基本體操的練習,當教師下達指令后,幼兒則會有目的觀察、記憶體操的動作,進一步形成體操形象,經過練習幼兒慢慢就會有所體會,舉一反三,當碰到類似的活動時學習速度、質量均會增強,這樣幼兒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得以提升。
隊列的形成包含了隊列練習和隊形練習兩大部分,而隊列練習和隊形練習對于幼兒正確的身體姿勢形成、精細動作的培養,以及一致性的鍛煉,和集體精神的培養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幼兒由于心理、生理的影響,注意力難以集中較長時間,容易被環境和其他事物左右,造成注意力分散。而體操的鍛煉則會讓這種情況有所改觀,隊列隊形的練習能夠間接影響幼兒,不斷提升他們的注意力。
幼兒基本體操同時結合幼兒的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所設計的體操不但能對幼兒的身體素質有所增強,同時也能使幼兒的智力發育得以促進。本文結合幼兒基本體操的五種主要類型--徒手體操、輕器械基本體操、模仿體操、器械體操的簡易練習、隊列隊形練習,系統總結了這五種幼兒基本體操對于相關智力的影響,他們分別對幼兒智力的知覺能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注意力方面產生對應的影響,教師可以根據其對智力的影響,在教學中做到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