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陜西 咸陽 712000)
記得自己上高中的那個年代,學生都很聽話,上課老師講學生聽很少在課堂上質問老師說錯或寫錯,最多下課時和同學之間說說自己發現了老師說的不對或寫的不對,而另外的同學會隨著附和自己也發現,而今的學生卻今非昔比了,課堂上會隨時有學生站起來問或提出異議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了,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學生不再被動的學,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就該改變自己的的角色了,不然時刻存在危機,對于我這個危機意識是從這個故事說起:曾經在課堂上我建議學生在后黑板上將自己一天學習過程中不會的問題貼在后面,有看到的同學或老師都可以去解決,記得不知道班里哪位同學寫了一道題在那貼了整整一天也沒有人在附頁去解答,我就試著看了那道題,題目是這樣的:將一塊圓心角為120°,半徑為20 cm的扇形鐵片截成一塊矩形,如圖,有2種裁法:讓矩形一邊在扇形的一半徑OA上或讓矩形一邊與弦AB平行,請問哪種裁法能得到最大面積的矩形,并求出這個最大值。
當時我算了半天才算了出來,可想想過程中用到了正弦定理,而正弦定理的內容他們還沒學過,而且在當時有很多學生會找一些高考題做而高考題一般都是會用到綜合性知識,而對于剛學完高一的學生就沒辦法解決,我也就想當然的以為這位同學也是找了這么一個綜合高考題,所以,我就在上面寫“這道題用的知識還沒學等學完高中數學后就可以解了”可到了第二天晚上自習我又看到我話的下面寫著,這道題用現在的知識可以解,而且她在下面把過程一步步寫了下來,說真的當時覺得自己很慚愧,可又想到教學相長的道理我就問解答這道題的同學,她叫王婕,當時的數學成績也就是在我們班中等水平,聊了之后才知道這個孩子每周在家網上聽課學習,在那個網絡視頻中她請教了網絡視頻老師的講解,聽說是北京的老師,顯然這位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學到了在學校課堂上解答不了的問題,使得她更快更全面的學習,當然在上個學期末王婕從原來的班級第30名考到了班級第3名的好成績,這當然不是我們老師的功勞,我覺得更多的是學生通過網絡視頻學習提升的更快,說真的突然覺得自己的職業真有危機感了,如果課堂還是跟不上時代發展,教師還是覺得自己說的絕對是對的或是唯一的就是不現實的了。
那么,互聯網+下的教師如何轉變角色適應當今社會呢?我就自己而言覺得應該以下幾點進行改進提升:
第一,作為教師應該以開放心態看待互聯網+教育的時代,看到網絡資源的便捷性與豐富性最終都成為學習中強大的力量,比如我們老師可以通過學生各科的電子作業,進行快速的數據分析一個學生的各科學習能力圖,還可以通過學生在平板上的答題進展隨時知道那些問題成了學生的困難等問題,所以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老師們應該懷有一顆包容開放的心態,不要拒絕,不要恐懼,大膽地讓孩子去接觸網絡,也讓自己去擁抱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并借助互聯網成為終身學習者。
第二,作為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主要能有效和高效的獲取信息也會批判性地按要求評價信息,當然要會準確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信息。比如在2017年暑期的繼續教育培訓中毛健老師講的信息的搜索,圖片的搜索“bing”或者“必應”網頁,音效的搜索“聲音網”,制作碼書,碼卷,碼題等,也應該接受了解任何PDF轉WORD/PPT方法等。
第三,我們教師應學會充當下列角色并試著改變:(一)組織者角色,組織者角色是指教師由“知識的權威”轉向“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組織者、學生學習條件的創造者。具體到每節課,教師組織者角色應表現為:引發問題的同時,在內容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圖像、聲音、文字等材料;在方式上組織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成果匯報等形式。然后教師以引導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可資借鑒的問題解決思路與模式。(二)促進者角色,促進者角色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個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中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三)合作者的角色,教師的角色必須從專業型教師、學校型教師,拓展為“社區型”教師。合作者角色是指教師以平等的身份,用合作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角色應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即當教師把某個問題變成了學生孜孜以求的要得到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互幫互助,互相鼓勵與啟發,最終求得問題解決。這種角色定位的關鍵是,教師既要完全讓學生感覺到師生雙方的合作關系,以使其自由的充分的發揮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教師又要注意以引導性的、鋪墊性的語言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四)研究者的角色,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其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傳授的內容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教育過程又是一個復雜的動態變化過程。這就決定了教師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種變化發展的觀點、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和各種教育活動,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實踐,不斷發現新的特點和問題,以使自己的工作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并且有所創新。
要真正的適應現在社會并能正確的認識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及時轉變,我們不妨做以下幾點:新的技術學一點,課堂設計“新”一點,研究運用勤一點,技術更新“快”一點,互動環節來一點,和學生距離“近”一點,伙伴互助多一點,學習工作“樂”一點,所有,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構建創意課堂與時俱進,是我們教師轉化角色的必要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