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閬中師范學校,四川 南充 637400)
音樂作為極具感染力、表現力的藝術形式,一直被人們所喜愛著。不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古典樂還是風格多變的流行音樂,無不每時每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拉近著人類彼此間的關系,承載著數不盡的思想與情感的碰撞。在人類數萬年的歷史長河中,音樂不僅成為我們了解過去的媒介,也是人們重要的交流途徑,文化的轉播載體。在潛移默化的音樂環境中,音樂不止步于單純的聽覺藝術,更以其獨特魅力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在提升道德思想,凈化洗滌心靈的作用更為積極。
所以在中職校園中開展以音樂為主體的美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美的理解,培養其對美的感知能力,體會能力,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從旋律、節奏入手,通過進一步知識的了解,將音樂的教學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深化學生的審美教育,完善教育內容。
廣義的審美教育是指通過對于社會生活以及自然界等多種元素的運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美的存在,并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的精神和心理世界受到熏陶與感染,從而提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到得修養。所以就這段概念來說,音樂教育極大程度上,滿足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作為審美教育的學習內容,可以通過對學習不同種類的音樂進行分析和理解,以感性的文化內涵促使學生提高其審美趣味,傳遞思想真諦。
審美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情感教育的體現,而這正是音樂教育所能給予的。音樂本身就是由情感元素組成的,不同的音樂作品都飽含著創造者無盡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依托。老師可以通過學習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了解其中的藝術價值和情感內涵,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情感累積的同時,通過對不同樂器和不同曲目的演奏,達到情感宣泄的目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影響學生健康的心理,提升情感的表達能力。
中職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全面的音樂人才。審美教育是豐富音樂教育內容而存在的。就音樂創作本身而言,是通過科學有序的音符排列組合,加上規律性的節奏,融合演奏者和作曲者的思想內涵進而實現對音樂情感的表達。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發展來看,傳統的專業理論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于現代學生對于學習的需求,故而結合審美教育可以有效豐富音樂教育內容,更為科學地提高音樂教學的方法。
審美教育作為中職音樂教育的補充內容,可以很好的彌補的傳統教育中機械化的教師只對學生演唱技巧,彈奏技巧進行要求,而忽視學生音樂情感表現的學習。通過審美教育中教師結合音樂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平生經歷為切入點,讓學生以更為生動的學習方式去感受作品中深層的情感表現,有利的開發學生的音樂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音樂審美教學的質量,所以說審美教育的學習,退工了中職音樂教育的發展。
首先,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正如上文表述的,不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勢必會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影響學習成果。老師應通過多種手段,從多元的音樂內容中找尋適合學生分析學習,感受的優質內容,帶領學生暢游音樂海洋,從中得到自我發現。結合對音樂的情感分析,讓學生培養優雅氣質的同時,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幫助學生找尋學習短板,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克服學習困難,讓學生通過音樂得到更好的表達。
其次,教材的應用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教材是開展音樂教學的主要工具,其中記載著專業教學中的各個知識點。因此,中職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材內容讓學生體統規范的學習音樂知識,開展音樂教學。及時對教材內容予以更新,有效整合教學內容,摒棄教材中過于陳舊的知識內容,根據融合審美教學的形式,適當增加音樂學習素材,滿足學生對音樂的多樣化需要,使教學成果更為有效。
最后,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再采用以往教學中,教師通過“欣賞-示范-指導-演奏-評價”這一套刻板環節完成教學指導任務。中職音樂教師應從更多的審美角度入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學生需要在教學環節中加入經典作品的欣賞分析,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學習中實現思想與境界的同步升華。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音樂教師應當積極的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實現自我發現,了解學習中的根本性問題,從而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解決。這樣不僅實現了對日常教學成果的了解,也讓學生在表演中將審美教育中培養的思想情感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如果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加強審美教育教學方式的運用,通過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這樣的途徑,根本上改變教學內容。審美教育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潛能,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積累中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更大的發揮。
所以,各中職音樂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豐富的教學內容,通過審美教育這一科學的教育手段,切合實際地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內容,加強與其他學科的粘性,全面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中職音樂教育更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