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區東蘭坨中心小學,天津 300383)
口語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及難點,影響著今后的英語學習,所以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思維,提高口語英語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面對農村小學學校資源的局限性,教師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后性以及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等種種問題,導致了小學階段學生口語水平不高,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對英語口語有抵觸情緒等現象。這些都不利于農村小學學生的英語習得。因此為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和農村小學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我們應該積極去探尋有效性的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句話提示我們良好的語言環境可以影響人的發展。英語口語教學離不開良好的語言氛圍。但由于農村的小學的教學條件的局限性,學生的英語教學活動很難在真實英語的語言環境中開展。若教師采取機械性教學方法,課上課下學生幾乎沒有練習英語口語的時間。面對枯燥的課堂,學生很難愿意參與其中。
在農村小學,英語考試幾乎以筆試形式來檢測居多,這體現出了學校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忽視。另外農村小學家長大多是打工人員,學歷不高,沒有能力輔導學生的學習,也沒有時間去監督檢查學生的學習,并且隨著大學錄取率的不斷上升及大學生越來越難的就業形勢,很多家長認為上學不如早上班或者掌握一門技術。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學生沒有時間進行英語口語練習,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口語能力下降。
由于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善于表現自己,可能課上練習的機會就多,相反有的性格靦腆的學生,害怕失敗,不敢說,怕說錯,怕嘲笑從而在小學這個基礎階段沒有給英語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間長了就會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任何一門語言,不開口,一定不會學好。所以敢說才是學好英語的關鍵一步。
課本劇表演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表演形象地呈現語言的一種表現方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因為班級人數的巨大和工作量的壓力。農村小學教師通常重視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采用機械的單一的教學手段開展英語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逐漸喪失了積極性。孩子的天性是玩,如果能在玩中教學,讓學生邊玩邊學,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長期堅持才能實現。課本劇的存在為小學英語教師帶來了福音,它既可以豐富授課形式,也能讓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口語能力。每一個課本劇都擁有自己的語言環境,這恰巧彌補了語言環境不足的現狀。它的存在既能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用生動直觀的語言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表演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好好的利用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時,體會故事,恰當使用交際用語,利用課本劇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空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在英語課上,我們總會把聽說的能力放在一起談。因為聽的能力,直接影響說的能力。課本劇的表演過程既能培養學生“聽”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說”的效果。首先它體現的是對基礎語言的掌控,其次是要求學生反復體會劇中人物的性格,在發音準確的情況下,自然的流露自己的情感。編排英語課本劇的過程中,表演的學生給觀看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聽力的平臺。從而提升學生說的效果。
課本劇表演不僅僅是演,還有對劇情的設定。在編劇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特殊的要求。小學生好動,喜歡模仿,善于大膽嘗試,所以每個人心里都有著自己的課本劇。每個學生,對故事情景的設定,對故事中人物性格的設定,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在編和演的過程中為培養了學生口語表達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表演過程中學生把臨場發揮與知識所學有效的結合,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在表演的過程中把所學的英語知識的技能在運用中得到鞏固和發展。
課本劇表演最初只是簡單的模仿現成的語言材料,為學生提供交流的語言環境。而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過程中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并用正確的語音語調來表達情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學之間用英語互相交流,同時課本劇中的句子被反復的練習,熟讀書記,最后變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脫口而出。教師可以利用編演課本劇引導學生從不敢說到敢說,從說不好到表達自然,從而提升農村小學生口語交流能力。排練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生生,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也鍛煉了學生專注的品質。
總之,利用英語課本劇組織教學是一種相對新穎的教學模式,它能夠良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它能夠幫助學生們樹立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它能夠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相信在未來,英語課本劇表演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會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