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縣玉亭中小,江西 上饒 335100)
“填鴨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抑制了學生的自主表達欲望,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深入把握新課改精神,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從而將被動的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學習的狀態,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一個高效的、趣味的、多樣的學習陣地。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浩如煙海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生只有掌握開啟學習和創造之門的鑰匙,才能真正自由地進入學習和創造的殿堂。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中心。然而在充分強調學生自主性的同時,并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的任務反而更加重大,能力要求更強。“傳道、授業、解惑”已遠不能涵蓋教師的作用。教師是多種角色的扮演者,是知識的誘發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信息的咨詢者,能力形成的促進者,個性品德形式的培養者。教師的這些作用表現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人。這樣做,一是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鍛煉學生的口才和應變能力;二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學習內容,使新舊知識銜接緊密;三是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鉆研精神。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抓住學習的重點、難點,就為適應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情境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興趣進行設計,靈活運用。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需要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邁進,在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要做到寓教于樂,所創設的情境要充滿歡樂與趣味,能夠讓小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情境是一種教學環境,能夠烘托班級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發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以重視,并廣泛地運用。例如,《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中蘊含了大量描述風景的語言,同時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以及寫作風格也值得學生借鑒與學習,但是小學生對于沒有故事情節的文章總是缺乏興趣,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索溪谷”情境。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積極地搜索出索溪谷自然風光的圖像和視頻,在教學中穿插文章中的內容播放給學生觀看,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對文章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進行內化,最終牢牢地掌握。
合作學習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深入發展的直接體現。獨立思考固然重要,但合作學習、各顯神通效果更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于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進而通過不同思維之間的碰撞,激發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獲得新的體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望天門山”這一首古詩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首先,我會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將古詩中的不理解的字詞做好記錄。接著我再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組內相互交流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我再根據學生的問題來有針對性的講解古詩,在學生理解古詩基本大意后,我會讓每組學生討論交流此詩的“詩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讓不同的學生帶著不同的認知進行相互討論,在聽取不同學生的意見中來加深學生自己的理解,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中獲得新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形成自主學習氛圍,也能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
小學語文自主課堂的教學工作絕非易事,教師需要控制好各個環節的教學工作方法以及節奏,才能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否則自主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很可能拖慢教學進度,進而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具體來說,就是要讓學生在預習階段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并且把其中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標注出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講解,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效率就能得到極大的提升。比如說,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以后,給學生安排下一節課的預習任務,對課文內容進行通讀、找出生字生詞做好標記、對課后問題進行解答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預習方式。以這種預習方法進行學習以后,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能夠自然而然的把握住聽課的重點,一些自己已經理解的問題只需要進行印證即可,整體的教學工作效率必定能得到根本上提升。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應該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實踐探究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讓小學生的語文實力得到發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我們應該加大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力度,從而尋找出更加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自主能力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