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洛陽 471002)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拉開了各行各業進入新的改革與調整階段的信息時代的序幕,加之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和經濟全球化等環境的影響,使得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作為以培養學生初級應用技能為主的中職學校來講,當前培養人才的著力點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幫助學生收獲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層面上,而是應當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為他們今后人生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點意義上來講,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必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和理論知識儲備。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和調查研究中歸納總結認為,培養中職學生的歷史素養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做起:
筆者認為,在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指揮棒下,教師在中職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滲透核心素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不能固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種以教師的“教”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而應當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理念。因此,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從中找出掌握知識的規律,即獲取知識的方法。在此過程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決杜絕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中“一言堂”、“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讓“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歷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采用誘導式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去討論、去發現,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成為有思想、有能力、善于思考的人。唯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符合新時代標準的人才。
相信廣大奮戰在教學一線的同仁都有深切的體會,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煥發課堂活力、滲透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當前中職學校歷史課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課堂教學有許多矛盾存在。從課堂主體來看,有教師和學生的矛盾。就教學過程而言,有教與學的矛盾,知識與素養的矛盾,講與練的矛盾,目標與效果的矛盾,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等。這些矛盾錯綜復雜,不是簡單化的存此去彼,也不能過分地厚此薄彼,如果能妥善協調各種關系,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更有利于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不難發現,歷史與其他文科課程相比,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歷史講的是過去的人與事,歷史課只有將時間和空間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歷史。鑒于此,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歷史課程要強調時空觀念。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構建時空觀念。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歷史時期的視頻、圖片、文字等史料,能夠把過去的歷史鮮明、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諸多方面去感受歷史,發現歷史。
在教育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中職學校大都建設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倡導教育機構和廣大教師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的內容及形式,從而提高課程教學實效。多媒體、計算機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結合使得課程過程變成了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各種史料,教師創造學生參與式體驗的情景或者創設情境問題,讓學生根據史料得出相應的結論,從而樹立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科意識和理念,滲透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學科核心素養。由此可見,歷史教師掌握好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的技巧,必然能夠更好地在中職學校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相信廣大同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年來中考、高考等熱門考試試題不再刻意回避社會熱點,相反特意將歷史與現實對接,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鑒于此,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歷史教師要善于應用社會熱點創設新關聯、新情景,將所學歷史知識和社會現實縱向聯系,讓廣大學生在歷史經驗和教訓中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并結合時代特色加以創新應用,充分發揮歷史學科“讀史明智”的育人功能。高考歷史試題應當突出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注重弘揚時代主旋律:滲透民主、法治的意識,創新、進取的精神,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基于歷史試題的這一特點,我們應該明白,現實問題的解決既是學習歷史的出發點,也是歷史的歸宿。因此,歷史課就應該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對熱點問題的主流輿論導向,增強對時政材料的敏銳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從中職學校歷史教材的內容來看,其與高中歷史教材有著一部分相似之處,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主要指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課程對五大核心素養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表達能力。有人說過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讀懂的教材和材料教師應堅決不講、不教,交給學生自主閱讀完成。一個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思考力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應當積極應用新材料創設問題情境,采用啟發式、誘導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認真作答。表達能力也是很關鍵的一個能力。試卷呈現的是書面表達能力,書面表達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成績。對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老師在講課或講解試卷時,不要急于給出結論,給學生時間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糾正或者點撥即可。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尤其是滲透了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