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平
(貴州省紫云自治猴場鎮平壩小學,貴州 安順 5508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加強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又要采取對策拓寬學生知識面和閱讀面,這對其未來發展具備著重要意義。為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日常教學中應善于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此時期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文章展開閱讀和探討,并對多篇文章內容進行對比和分析,這樣才能掌握多種閱讀技巧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俗話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均需要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只有他們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夠在不受教師督促狀態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進一步推動整體課堂教學順利進行[1]。而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中的基礎課程,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以及道德品質的重要學科,而以往單一式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激發學習興趣,反而會壓抑學生原本的學習欲望,這十分不利于提高教學水平。為此教師應當打破以往單一教學模式,巧用“群文閱讀”來激發學習興趣,充分去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比如,在進行“春風吹”一文閱讀時,教師可以巧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授課,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來掌握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是播種植物的最佳季節,最重要的是可以教會學生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革新和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變得更加嚴格,已不再是單純的講解基礎理論知識,而是更加重視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科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關鍵學科。但是仍有部分教師采取枯燥無趣的教學模式授課,使得自身成為知識的傳遞者,而非學生學習的領導者,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只能被動的去聽講,而過于呆板、枯燥的教學模式是難以提高教學效率的[2]。所以作為一位優秀的小學教師應改變過去枯燥式教學模式,善于運用“群文閱讀”模式展開教育活動,并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而非一味的主宰課堂,只有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秋天”一節時,可以通過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對文章展開探討,經過不斷思考、探究和陳述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分析能力,最終讓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不斷提高分析能力。
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的時期,他們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具備強大的探究欲望。然而以往語文教學內容往往過于單一化,依舊采取“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授課,比如,讓學生單獨朗讀某段文章等,這種老套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化教學,同時也不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為此教師應采取“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開課,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因為多篇文章內涵往往是相通的,雖然內容、風格不同,但是在內涵上卻有一定相通之處,這不僅可以滿足大部分學生閱讀需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欲望。比如,在講解“四季的腳步”一節時可以運用群文閱讀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四季的變化和相同之處,最重要的是能夠拓寬閱讀范圍以及豐富學生學習生活。
語文閱讀的方式往往有很多種,大致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瀏覽、精讀、和略讀三種形式,大多數教師一般會著重對學生精讀能力的培養,往往忽視學生對多篇文章綜合性分析能力的培養,這樣就會造成學生閱讀方法比較匱乏,通常只會對單一文章進行比較和分析,而面對多篇文章閱讀時就顯得比較吃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日常開課時應當巧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講解,以此來加強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程度[3]。比如,在講解“駱駝和羊”一文時,可以要求學生對相關文章進行逐一分析,并從多個角度去探討駱駝和羊之間的故事,這樣不僅可以教會學生掌握和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而且還可以大幅度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式相比單一式方式所呈現的效果更加令人滿意,這也正是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價值所在,最終既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語文成績,又可以為其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不斷推動我國小學教育事業健康、穩定、長久發展下去。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的閱讀量進行提升,只有閱讀大量的文章才能掌握閱讀技巧,這也是開拓學生視野和閱讀面的一種手段。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多讀,通過閱讀形式多樣的文章豐富自身知識涵養,同時也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學習需求,進而為其后續學習以及綜合素質提升奠定基礎,最終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