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5000)
在傳統財務管理工作中,工作的核心是進行財會業務核算,而其管理的模式也是以業務核算為中心的。因此,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分離的,以財務會計為主,企業的管理會計職能被極大地弱化,無法很好地履行“管理”職能,管理工作質量較低。而在人工智能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大多交由計算機操作,核算速度快,結果也準確,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也應由傳統財務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讓財務管理工作重新回到以“管理”為核心的模式上,從而更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的思維和意識開展業務,但受網絡開放性特點的影響,企業的財務數據極易受到網絡黑客的攻擊,導致財務數據被泄露或篡改,而且,計算機也會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出現故障,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造成威脅。而財務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一旦財務數據被網絡黑客竊取,或篡改、損毀,就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使企業面臨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企業還必須重視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提高網絡運行的安全性,避免財務數據被竊取、損毀和篡改。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實施的是分崗、輪崗制,財務人員只需具備本崗位知識即可,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很多崗位被合并在一臺計算機上,操作人員也由多人變成一人,這就對財務人員的知識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財務人員還必須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財務人員需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對企業賬本、報表等數據進行處理,同時還要關注企業之外的相關財務信息,這就對財務人員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此外,財務人員還必須熟流程、懂業務、會軟件、能溝通。
在傳統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中,對于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是傾向于核算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而且教師也大都是會計學教師。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及時轉變教育觀念,而且在師資力量方面也沒有得到太多改變,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專業方面有太多的相同之處,很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并沒有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明確的定位,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業務核算能力,以及財務軟件的應用能力,并沒有關注學生財務監控能力、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也沒有培養他們ERP 的管理運用能力,以及投資理財能力,導致相關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準確,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拷貝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只是各課程內容上進行簡易版處理;而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基本上抄襲會計專業,原因是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是從本科會計專業分設出來,嚴重帶有會計專業學科的烙印,致使外人看來,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沒有太大差別。而現實情況也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與會計的學生,所學的課程知識上,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兩者的專業核心課程基本一致。
高職院校招收的生源和培養的人才,基本上以當地生源為主,學生畢業后大部分留在當地服務,而目前國內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大體上相同,沒有顯示為地方服務的特點。學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一樣沿用其他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思路,大家基本一樣,沒有自身特色,沒有設置某門課程專業為地方特色經濟發展服務。
根據我國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管理型會計隊伍的建設,而且,當前的人工智能也亟待會計行業的轉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必須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不能將人才培養目標局限在企業財務核算方面,二是應該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財務管理能力的培養,促使他們能夠具有財務監控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ERP 管理運用能力以及投資理財能力。
針對當前部分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亟待完善的問題,相關高職院校應采取如下的措施:首先,構建合理的知識框架。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在專業課設置上,應該圍繞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財務預算和控制等為中心進行設置,以培養學生財務管理的綜合能力;其次,加強實習實訓。為此相關高職院校應加強與合作企業的聯系,更好地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同時,學校還應積極構建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針對當前部分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因缺乏資金無法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問題,相關高職院校應多渠道籌集資金,及時采購財務教學軟件和財務共享中心,并借助財務共享中心為學生創設虛擬真實的實習實訓場景,引導他們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用人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財務管理行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要求相關高職院校必須了解自身的不足,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進,同時不斷探索和構建人工智能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