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蘭
(四川省南充師范學校,四川 南充 637000)
目前,中職學校音樂專業的招生規模逐漸擴大,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也隨之展現出來。中職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基礎較為薄弱,以往的聲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真實的需求,授課質量下降。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從自身觀念開始轉變,將微課應用到教學中,使學生在全新的聲樂環境下放松心情,更好地參與進來,使之綜合能力得以鍛煉,成長社會需要的人才。
信息技術下,微課教學在各大學校中凸顯出了其新穎、趣味等特點,成為教師目前探究的內容。在中職聲樂教學中,微課主要用于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從視頻里更好地尋找音的好位置,使之演唱能力提升。聲樂教學包含的內容略顯復雜,樂理知識及技巧是其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微課進行深入地講解,減輕學生的理解難度,使之更好地找準音的好位置。微課教學可以把學生覺得較難的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做到精細化,更加形象,使之理解透徹,提升授課質量。但是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注意的是樂理知識的講述,對聲樂的練習較為簡單,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使之無法有技巧的去演唱,授課質量不佳。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尋找音的位置,教師應鍛煉學生去聽,有時候眼睛看到了曲譜不如親耳聽見的真實,而微課正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實際中,學生在尋找聲音的位置這一方面略有不足,并不是力度越大越好,而應能控制音色的變化,使之產生靈動的感覺,富有層次,才能使聽眾被其中的情感打動。學生的嗓音條件不同,教師要結合其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微課內容,使之選擇與自身相符的歌曲進行演唱練習,同時注意發聲的技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學生領入相應的情境,使之產生共鳴,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內容,那么在演唱時才能掌握好其中的層次,找到音的位置。
以往的中職聲樂教學里,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除了示范便沒有更新穎的方式,使學生感到枯燥,雖然能順利進行模仿,但在氣息的運用中卻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學生模仿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教師對其進行發聲、氣息等方面進行了統一的糾正,長期下去使整體的演唱風格變得相同,沒有體現出其嗓音特點,授課質量停滯不前。教師在反思中認識到氣息的作用,只有將其控制好,才能發出優美的聲音,提升教學質量。氣息的調整,使發出的音色變得圓潤,傳播距離變遠,同時能避免演唱中用氣不足的情況。教師要告知學生氣息是需要后天努力,應找到其中的規律,才能做到靈活的控制,保證將其合理分配在整首歌曲的演唱中,提升授課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展示出多種發聲技巧,使之通過腰與腹的力量去控制氣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練習。例如,在海菜腔下的《小河淌水》中,微課從多角度讓學生感受到了高腔假聲的唱法,然后教師示范,同時在需要調整氣息的位置停頓,講解相應的技巧。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講授氣息技巧的微課內容,鼓勵其嘗試演唱并注意調整氣息,有意識地去發現其中的問題,例如,前一部分唱完后氣息開始不足,無法繼續下去或者一直壓制著,不能合理用完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使之調整呼吸速度,將肺內余氣釋放,進行新的吸入環節等,才能做到對氣息的有效控制,提升音樂能力。教師還可以將多種調整氣息的辦法與微課結合,使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與練習,提升了教學效率。
中職聲樂教學中,教師用陳舊的授課模式,將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了書本的范圍內,使之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聲樂的內容較為冗雜,有眾多的理論知識,光靠課堂時間是無法逐一講解到位的,中職學生也燃盡了熱情不能很好地去了解更多的內容。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之在理解樂理知識后,愿意在演唱中使用,提升了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實踐中對微課進行創新,將其上傳到校園網或者在發布到微信群里,讓學生在課下自由選擇時間觀看,彌補氣息調整或發聲技巧等。教師在課堂互動中,了解到學生遇到的問題,例如,找不到音的好位置,演唱時氣息不穩等,根據這些情況設計微課內容,逐一對其進行講解。微課教學中,教師還應將多種演唱技巧融入進去,通過多種演唱手法讓學生感受調整氣息的要領,使之隨時進行練習,擴展了授課范圍。教師通過微課向學生布置演唱作業,對曲目進行示范后,讓其了解創作背景,使之感受到其中情感,在模仿時才能散發出感染力,提升教學質量。
實際授課中,中職教師從轉變自身思想開始,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以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微課教學,從多個角度使之掌握聲樂知識與技巧,鍛煉其綜合能力。學生在全新的聲樂環境下,重燃起當初的熱情,跟上微課教學的節奏,通過音視頻,領會到其中情感,更好地尋找到音的位置,掌握氣息的運用,提升了授課質量。實踐中,教師引入了多樣的講授手段,使學生靈活運用聲樂技巧,并根據其不斷變化的需求,對微課內容進行創新,提升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