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勇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61)
本世紀初網絡營銷快速風靡全國,這使得各大小企業紛紛要制作自己的網站,用以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商品的轉化率。今年來網絡發展迅速,網絡營銷形式也不斷更新,因此對商業網站建設人員的需求在增多,素質要求也在提高。《商業網站建設》課程必須要與時俱進以適應社會需求。
基于商業網站建設工作過程的調研,要想實現《商業網站建設》課程的教學任務目標:使學生了解網站項目實施的工作流程,具有網站建設與維護的基本能力,必須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以往我們要講授《商業網站建設》課程,教師會研讀多本相關書籍,然后挑選一本適合的做教材,負責人的教師會在授課中融入多本書籍,集多家之長。然而即使這樣畢業生調研的結果仍然顯示需要崗前培訓后才能勝任工作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接受教學任務時首先要下企業,真實感觸工作任務,提煉工作任務,總結歸納工作任務所需掌握知識、應具有能力、需開發潛質,以使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需求相吻合,消除或減少畢業生崗前培訓時間,增加畢業生初次入職的自信心。
《商業網站建設》是多方面的綜合技術,各部分之間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以往的教學設計中,通常按章節講授,將知識點劃分,在最后章節中給出綜合實例,進行融會貫通。新的教學改革中,將工作任務按難度進行劃分,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的是完整的教學任務,并經過學習能夠勝任真實的企業工作任務。
“授之于魚不如受之于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到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通過企業實踐提煉真實的工作任務,使學生掌握企業工作中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流程,深入認識和體驗企業員工角色,掌握企業所需要的實際技能,為學生未來工作進行基本的技能準備和素質準備。
(一)課堂主題的變化。新的教學模式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是教學實施的主體,既要組織課堂,又要安排學習任務,進行學生的學業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改為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題,老師作課堂學習的引導者或主持人。這樣的轉換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課堂核心的變化。以前課堂以講授知識,熟練操作技能為主,老師講老師做,學生重復,無需思考。現在學生要做崗位角色的扮演者,要學會制定解決問題的SAP,要能完成實際工作任務。
(三)課堂效果的變化:教學模式改革前學生就業是要經過崗前培訓,需要適應過程的。經過課堂模式的規格,我們的培養目標也更迭為畢業生可以無縫對接崗位。當然這需要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做大量的相關工作。其中尤其重要的改變上課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研究知識能力轉化的過程中,注重教育學與心理學的運用。
基于工作過程的《商業網站建設》課程評價模式也要與實際工作績效考核相結合。在進行該課程考核時可結合課程特征和社會崗位需求設計考核模式,采用平時成績和工作量及設計能力相結合的。平時成績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否服從教師安排、遵守制度、按時參與設計、是否主動積極完成指定的課程設計任務;工作量主要考查學生完成網站開發的工作量大小,從難度、完成情況等方面考察;設計能力則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改革與創新,本就是個痛定思痛的過程。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教育肩負著國家建設的重要使命。教師是改革的主要責任人,教師要從理念上做好轉變,努力做好自身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才能使教學改革徹底有效。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建設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思想過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人才規劃綱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把促進成長作為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創新教師管理體制機制,以提高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為核心,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師德過硬。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注重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專家講座、師德反思等活動,培養教師逐步具備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基本素質,使其內外兼修,塑造具有寬廣的胸懷,對學生的關愛之心,甘于奉獻的精神新時代教師。
(三)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過硬。“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國家和學校固然安排了很多培訓機會,以提高教師的知識也業務水平。然而教師自身要有積極學習和改進的需求,培訓、進修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四)教育教學能力過硬。一位好老師能將原本枯燥無味的“死書”講的活靈活現;一位好的教師能將原本厭學的學生拉回課堂;一位好老師能將死氣沉沉的課堂調整的生機勃勃……這些都說明了一位好老師能在課堂中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教學改革,旨在促進教學進步,提高教學質量而進行的教學內容、方法、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商業網站建設》課程要與時俱進更是離不開教學改革力量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