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依
(江西省豐城市第九中學,江西 宜春 331100)
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社會核心競爭力。但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課堂授課仍然是以物理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培養,無法滿足當前主要目標的培養需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師需明確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培養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方式學習物理,以此有效提升物理學習效率。鑒于此,本文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的培養”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興趣是學生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也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有效因素。而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將一些與物理相關的生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來還原或者創設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從而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認識物理,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部分知識時,本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并且學生們對這類運動并不陌生,但是,當學生們從力與運動關系的角度去審視圓周運動時,他們往往會出現困惑。所以,在教授這部分知識時,筆者為學生們融入了生活元素,從生活的角度重新認識本節知識,如,生活中車輛轉彎的情境,當汽車轉彎時,坐在車內的人會感受到一種力使自身傾斜,那么這種力來自哪里?這時,學生們便會根據生活中經驗,對汽車轉彎時車身所受的力進行分析,尋找力的來源,經過學生們的分析,逐漸地能夠領悟到向心力。通過這樣的生活類比,不僅讓學生們掌握了專業的知識,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和空間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為了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度能夠順利的進行,教師可以運用物理實驗來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用性。比如教師在教學“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教師應當增加學生的實踐次數,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加深對該知識內容的理解,在實驗中,教師要要求在完成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和儀器的安裝之后,使用兩條紙帶,讓紙帶1從磨粉紙排下穿過,另一條紙帶,從磨粉紙盤上面穿過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將紙帶和小車進行固定,通過記錄小車的軌道來得出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在教師布置完實驗的基本操作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探究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在進行這一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實驗現象多加思考,為了提高對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對實驗中所涉及到的原理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完成之后,教師再將實驗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和實驗原理全部告訴學生,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還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加強物理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認識到高中物理學習是有較高的實用性的。
傳統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遍產生高中物理教學任務就是初步充實學生物理理論知識,幫助高中學生夯實基礎,幫助學生在高考中獲取優越成績。因此,教師會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最終影響到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提升。對此,物理教師需摒棄傳統教學觀念,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便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自主學習能力。自由化學習環境的創建,主要是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需深入學生團體中,掌握學生的現實需求,并以此為出發點,優化教學方案,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的基礎保障。二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礎,并具備了獨立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需減少課堂限制,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的作用,以此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效率和質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重視起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的培養。因此,在物理實踐教學中,教師需積極吸取新教學理念,打破應試教育帶來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自由化的學習氛圍,創新教學手段,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趣味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物理自主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