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適應新課改,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貫徹新課改“生活即數學”的理念,構建好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改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不斷得到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洗禮,很多名校名師積累了豐碩的教學成果,當然還有部分教師仍然處于困惑和矛盾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適應好新課改,需要不斷深入學習領悟《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揚棄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以生為本,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落實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切實完成好自我的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至更高更新的層次。
一、貫徹新課改“生活即數學”的理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突出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即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除了系統(tǒng)地數學知識的教學外,更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整合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教師就要選擇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做到使生活中的學生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貫徹新課改“生活即數學”的理念,加強課程內容和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與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學習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小學數學是小學生人生學習的開始,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怎樣給在小學生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讓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小學生發(fā)自內心愛數學,主動學數學,主動用數學。關鍵在于加強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讓數學成為小學生具體的感受和體驗。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兒童學習數學時,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兒童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興趣盎然。當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非常貼近的時候,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必會進入學習的角色,真正感受與體驗數學的魅力和價值。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善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著手,喚起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讓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需求。在具體感受和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使“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加強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學生為什么要來到課堂上學習數學?”這個問題看似淺顯,卻值得教師深思。小學生學習數學無非是為了用,其目的就是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將來到社會上能夠加以運用。所以數學不能遠離生活,更不能脫離現實。這也是新課改理念強調的一大精髓,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數學課,每節(jié)課都要考慮到數學知識和哪些實際應用的例子有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它。切實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的,就讓所有學生感受;能找到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例子,就交給學生充分展示;能動手操作發(fā)現學習的,就放開大膽交給學生;能找到模仿再現實際應用的練習,就直接引進課堂,與書本練習題配合使用,切實做到學習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二、以生為本,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改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生為本,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業(yè)成績不良的學生;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尊重有過錯的學生;尊重發(fā)育遲緩的學生;尊重和自己意見不致的學生。尊重學生就要做到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冷落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體罰學生。以生為本要求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發(fā)現并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善于表揚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表揚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善意;表揚每一位學生對教師、教科書等的質疑。???? 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備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名學生的愛好,充分估計每一名學生的潛在能力,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對待每一名學生都看成是好學生。教師更要信任理解每一名學生,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抬起頭來,做到不讓學生在群體面前暴露自己無能。再有,教師需用和藹的目光面對全班學生,經常用語言與學生交流,體現出教師與學生平等、民主、和諧。
三、促成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tǒng)教學,教師多是照本宣科。講臺上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教師成為課堂的核心、組織者,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是教師強行命令下完成的,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指令走,被動接受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要從指導者轉變?yōu)榻M織者、參與者與合作伙伴。教學結構對應也發(fā)生變化,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由被動學轉變?yōu)槲乙獙W、我想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所有學生都能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guī)律。新課改要求在每一節(jié)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以達成課堂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好壞,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和手段,新課改要求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同時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與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通過新課改理念的學習與實踐,的確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探索、交流和動手實踐中,我所教的學生越發(fā)的活潑和可愛,我與我的學生在新課改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知識和思想的滋養(yǎng)。小學數學教師適應新課改,必須貫徹新課改“生活即數學”的理念,構建好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