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凌龍
學生們的良好體質,如身體的發育水平,包括學生個人的體型、骨骼、身體成分比例、營養狀況等等。運動能力,如走、跑、跳、踢、甩、攀登、投擲等活動能力,以及與之搭配的力量、速度、耐力、身體柔韌性、身體靈敏度等等。心理狀況,如適宜環境的能力,在陌生環境中如何快速放松下來,觀察環境,依托環境而自怡;心理發育能力,如堅韌的意志,樂觀的心態,友善的個性,快速的行動力及積極的情感態度等等。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采取“放羊式”的教學方法。由于學校缺乏必要的教學設備、器材,因而帶有專業性的體育教學項目無法開展。比如說,足球教學,學校不具備足球場地;羽毛球教學,學校沒有專門的室內羽毛球場等。誠然,體育教學和學生們體育學習的開展,無疑需要完備的場地和充足的器材。由于我國區域之間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偏遠的地區,學校缺乏經費投入到體育課程教育中,因而一些體育教學項目,如跆拳道、擊劍、網球、足球等體育項目缺乏先天優勢和環境支撐。在物質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增強學生們的體質,我們可因地制宜,結合校園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地開展。比如說,“繩韻”活動的開展,一根普通不過的繩子,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花樣百出,大有作為。“繩韻”活動,可組織學生們雙人跳和多人跳,如“跳竹排”“鉆山洞”“蜈蚣爬”“螃蟹走”“四人運貨”等等。學生們在“繩韻”活動中身體跳出新奇(豐富體育教學),跳出歡樂(激發學習興趣),跳出棒棒的身體(增強學生體質),跳出聰明的頭腦(發散學生思維)。
民間游戲,如滾鐵圈、打陀螺、跳拱背、踢毽子、疊角角、躲貓貓、斗雞等等,需要游戲參與者全程投入,集中注意力,在游戲過程中按照游戲規則做出 跑、跳、踢、蹲、趴等動作,運動強度相對較大,同時需要學生們的腦、手、腰、腳、眼、耳等多器官協調運作。民間游戲充滿趣味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如跳拱背為例:該游戲不需要任何輔助器械,僅是一塊平整的場地即可進行游戲。游戲者人數在二人以上,人數越多,游戲效果越好。學生們在開始游戲時,可間隔三五米排成一排,彎下腰,手指觸碰鞋尖,形成“拱背”形狀,并保持這一姿勢不動。一名學生輕微助跑,待來到拱背前,雙手撐住拱背,雙手用力、雙腿起跳。在跳起來的一瞬間,快速張開雙腿,以跳起來的慣性越過拱背。越過后,學生再次輕微助跑,重復上述動作,越過下一個拱背,以此類推。跳完所有的拱背后,該名學生們選擇一個位置彎下腰,形成拱背狀,讓其他學生跳過自己。小小的拱背,大大的體育。跳拱背不可小覷,首先要游戲者有勇氣,敢參與游戲。其次,游戲者需要眼疾手快,身體協調,果斷出擊。不然,跳拱背時容易失敗。再次,跳拱背需要一定的體能,能連續跳躍、奔跑。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開發課程資源,需要我們教師循其本,立足教學大綱,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和場地器材,“化腐朽為神奇”。其一,教學主題開發。傳統的體育課堂,較少涉及理論知識,體育教學大多采取師傳生授的模式。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我們教師應打破單一化的授課模式,在課堂上結合教學主題,為學生們講述體育故事,傳授學生體育知識,引導學生開展體育寫作等等。體育是科學學科,體育學習不是亂蹦亂跳,更不是橫沖直撞。豐富理論講解,構建立體化體育課堂,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體育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應通過名人軼事、體育趣聞等,向學生們滲透勇敢、自信、拼搏、堅韌、樂觀等體育精神,驅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其二,體育器材開發。留心觀察,積極思考,可變廢為寶,在鍛煉學生們動手能力的同時,豐富體育器材。比如說,廢棄的紙張,在揉成團后,可制作成“紙球”,學生們可用于投擲、夾球跳等活動中;喝完水的礦泉水瓶,可制作成接力跑中的接力棒;學生們跨欄學習中使用的跨欄,可在固定后當做小小足球門;廢棄的鋼管,可在加工后做成啞鈴,用于鍛煉學生們的上肢力量等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體育為先。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強壯的體質和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能,優化學生心理,促進學生們積極、健康地成長和全面發展。教無定法。教師應多項并舉,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豐富體育教學,提高學生們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