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瑤族自治縣東廟鄉三力小學,廣西 河池 530715)
班主任作為整個班級的核心人物,起到了日常的組織管理作用,同樣也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雙面的,既包含了積極的又包含了消極的,對于身處于農村地區的小學班主任來說,從事班級管理工作則需要更多的去注意本班級內學生的特殊性,由于班級內留守兒童較多,所以在進行管理時應當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同時也應當綜合考慮農村地區的社會現狀和家庭教育情況,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恰當的班級管理規范。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不僅僅,關系著一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性問題,面對留守兒童,教師應當將其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來進行分析和對待,更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關愛,使得留守兒童在校期間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同樣是被人所關注的,幫助留守兒童重新樹立自信心。筆者建議,農村小學的班主任首先需要為學生建立專門的留守兒童檔案,需要收集留守兒童的留守性質、留守特點、學生與家長的具體關系、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具體情況等方面的資料。其次,班主任應當對本班級內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重點的關注,一旦學生產生性格孤僻,過度內向或者是明顯的暴力行為的話,那么教師必須要予以注意。關心關懷每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關注他們的日常行為表現,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和組織行為變化來判斷學生的心理情緒轉變。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面對每一名留守兒童的時候,所需要采取的管理策略和教育辦法都是不盡相同的,應當杜絕一刀切式的班級管理模式,而是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考慮到留守兒童問題原因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采取對策的時候更應當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不能夠總是用一套標準來衡量所有學生,用一套標準來管理所有學生。
為了解決農村小學家庭教育職能缺失的問題,筆者建議,農村小學的班主任需要面向家長開展專門的培訓教育活動。一方面,針對學生的監護人和在本地的家長可以開展面對面的家長課堂,也就是通過一些親子活動和家長開放日,將這些監護人與家長聚集到學校當中來,為他們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了解到孩子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夠擺脫愚昧無知的現狀。尤其是對于一些英語課程,美術課程,音樂課程來說,教師更需要為家長適當的普及,這些課程開展的價值與標性,使家長能夠充分的支持和理解教師所布置的一切作業和任務,并且能夠在家庭環境當中時刻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針對留守兒童的家長來說,教師則需要考慮到這些家長可能一年以來都沒有什么時間參加家長課堂,更無暇顧及孩子的日常教育工作,所以家長與教師的聯系應當更多地依賴于多媒體信息設備和網絡的力量。換句話說,班主任需要利用微信平臺時刻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聯系,告訴他們雖然家長遠在他鄉,不能夠為孩子帶來時時刻刻的照顧與關懷,但是定期的電話與書信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培育孩子健全人格和體現家長對孩子重視程度的手段。
民主管理意味著充分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農村小學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當中,無論是班級規則的制定,還是各種獎懲,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依靠民主,只有獲得了學生的充分理解,那么教師所開展的各項班級管理工作,才能夠擁有更加堅實的基礎,才能夠被每一名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舉例來說,如果教師想要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的話,那么可以利用每周開展一次的班會課時間,鼓勵學生們將他們認為需要被列入班級管理條例當中的制度說出來。學生們一開始可能會存在顧慮,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時教師應當重點予以鼓勵,甚至可以通過點名的方式要求班長和課代表做出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幾名同學的輪番提議以后,課堂氛圍一下子就被活躍了起來,每一名同學都開始踴躍的舉手發言,說出自己認為應當被列入班級管理條例當中的制度與要求。這時候,教師并不是盲目地將這些要求全盤接收,而是首先將要求整理到黑板之上,當全班學生都已經發表完自己的見解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們通過舉手投票表決的方式對這些管理條例進行二次篩選。
作為班主任,與各任課老師開展溝通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而在每一堂課堂當中,學生的表現同樣也是大相徑庭的,教師只有與所有任課老師進行充分的溝通,才可以從全面角度了解到學生的具體表現。但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并與任課老師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溝通學生這一段時間的紀律表現和成績變化,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內向的學生在一些課堂當中是否愿意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在這段時間內是否有了改善、原本成績較好的學生是否出現了一些學困跡象。不僅如此,筆者還認為作為小學階段的班主任,農村教師更應當考慮到多學科之間的聯系性,盡可能發揮各個學科教師的積極作用,建議每周組織一次某班級各任課老師的集中研討會,對于這一階段內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具體情況做出適當的評價,以此來提供更多的線索供班主任進行參考,使得班主任在后續的管理工作當中能夠更加有的放矢,尋找到依據和線索。
結束語:綜上所述,如果想要在農村地區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工作的話,僅僅通過更高的教育水平和師資力量顯然是不夠的,更需要充分的調動社會風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得學校社會家庭三方能夠形成合力,共筑學生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