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辰欣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 30035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在新媒體時代下,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高職院校應充分整合校園新媒體,發揮黨委宣傳部與新媒體聯盟的積極作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和管用的信息獲取手段積極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努力提升高職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親和力。
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和人際交往工具,網絡的出現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新媒體集合了大眾化的傳播對象、碎片化的傳播內容、網格化的傳播途徑等特點[2]。對于正處于青春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追求時尚、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而言,他們憑借聰穎的智慧、敏銳的思維,迅速地進入了網絡世界,并盡情地享受著網絡帶來的諸多便利。同時,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大眾化的傳播主體動搖了傳統思政工作居于權威的地位,碎片化的傳播內容對傳統的系統化思政工作造成沖擊,交互化的傳播方式和個性化的傳播風格與傳統的單調的、灌輸式的思政工作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網格化的傳播渠道實現對傳統的思政工作垂直性的二次傳播[2]。近年來,隨著“95后”“00后”這些“網絡原住民”進入高職院校,高職生在學校中對于網絡的依賴性也逐年上升,尤其在經歷疫情防控期間的停課不停學,網上課程學習之后,學生的網絡使用時長明顯增加。
網絡信息內容形式混亂。網絡為高職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學習、生活體驗的同時,由于其信息來源廣泛、內容復雜、質量良莠不齊,對于自控力有限的高職生而言難以準確甄別信息真偽,容易落入網絡陷阱。同時,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在匿名的網絡背景下,高職生容易成為不實信息和謠言的傳播者,助長不良社會風氣,造成不良輿論氛圍。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生價值觀影響較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新媒體、新技術最大限度的滿足于高職生的心理需求,調動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但是由于其碎片化和淺表化的傳播內容以及信息獲取方式的便捷性,高職生會通過更多媒介獲取更全面的信息。但是,在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在青少年獵奇心理的驅動下,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形成過分自我、急功近利,虛擬自我實現、焦慮、自卑、生活無意義等不良網絡心理,從而影響了高職生價值觀的形成。
占領疫情防控的網絡陣地 聚焦思想引領的主責主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國高校輔導員變身防控排查員、防控宣傳員、心理輔導員、網格化管理員。疫情期間,輔導員們迅速把工作陣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要對疫情防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長期性、艱巨性有充分的認識,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以主流輿論強勢占領宣傳主陣地。
輔導員不僅要做信息通知的“傳聲筒”,更要做思想引領的“擴音器”。運用新媒體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要抓好主流,解決好主要矛盾。依托網絡平臺,組織骨干隊伍,積極發聲,占領疫情防控的網絡陣地,守好疫情防控期間的網絡責任田。
活用網絡思政的播報手段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疫情防控期間,輔導員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就是網絡,研究互聯網傳播規律以及青年學生使用網絡的規律,各類網絡社交平臺的特點,95后、00后學生的上網偏好便成為了輔導員們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只有對于學生們的上網行為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緊緊圍繞疫情防控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凡的點點滴滴中做到育人于無聲處。
輔導員要根據現實條件建立網絡宣傳隊伍,打造新媒體網絡平臺,瞄準學生需求前沿,拉近師生距離,利用新媒體、直播等新手段,提升存在感的同時,增強自身號召力,從而深入學生群體細致扎實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教育時效性。
搭建教育教學平臺 引導學生成長成才。輔導員要認真籌劃,精心設計,積極制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細化教育內容和形式,為教育活動順利開展做好充足準備;要立足學生專業、年級特點,將疫情防控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以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建設、感恩教育、責任感教育等為主線,多角度、多層次解讀黨和政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宣傳戰“疫”故事。通過網絡課程、資源下載、在線討論、問卷調查、成果評價等多樣化的平臺模塊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生活需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搭建咨詢服務平臺 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努力為學生提供網絡優質服務,以思想政治理論主題網站為本,同時兼顧學習服務、校園文化、生活服務等內容,面向學生構建自主學習與教學服務一體化的網絡體系。輔導員應應通過網絡平臺及時有效的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學生答疑解惑,關注特殊群體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
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隊應發揮學生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集思廣益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活動,豐富學生的居家學習生活,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調動學生的主體需求,發動學生主動參與,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防疫心理保健意識。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模式,拉進師生心理距離,促進情感交流,傳播戰“疫”正能量,提升育人成效。
搭建特色管理平臺 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在疫情防控階段,輔導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困難和心理訴求,妥善處理困難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全面掌握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狀況,做好相關政策的解釋工作、學生情緒安撫及心理疏導工作。通過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輔導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學生管理工作要求,全面細致地做好防控疫情預案,細化工作責任,任務落實到位。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資源量十分巨大。構建良好網絡環境可以讓思政內容有效地進行傳遞,作為新媒體時代的輔導員,必須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3]首先,高職院校對不良信息傳遞需要進行管控,推動網絡文明建設,構建積極健康的環境。其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要利用廣泛的、深刻的、精準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人生目標與方向。第三,高校要培養輔導員形成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意識,使輔導員重視占領網絡思政教育陣地的意義,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交流方式,習慣用網絡面向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創新性活動,使網絡平臺成為學生管理的重要支撐。第四,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各類學習活動。通過針對性培訓,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具備更全面的技能,成為學生信賴的管理者與精神導師。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在全國、全球戰“疫”的關鍵時刻,不僅要保證學生安全的基本要求,還要利用好這個關鍵“節點”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積極利用新媒體優勢,有效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