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是確保教育公平,落實國家扶貧政策的重要舉措。同時,對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的重要方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對于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體系,近年來,在國家的主導下地方政府和學校積極參與的形式,使得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從資助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為了更好的維護教育公平,落實扶貧的相關政策,針對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和創新途徑,能夠不斷完善資助工作,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現狀;創新途徑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大學生貧困群體越來越多,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問題一直是高校關注的重點,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關系到學生的成長,也關系到教育公平,為了更好的落實高校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對當前的資助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資助工作的創新途徑,是提高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高校貧困大學生特點及其成因
(一)特點
首先,貧困大學生困難程度較深,且形式相對嚴峻。隨著高校不斷擴招,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費和其他支出的費用越來越高,這種環境的變化使得貧困大學生的情況越發困難,學生每一年的花費支出超過6000元左右,讓貧困家庭當年收入僅夠維持基本生活,無力維持高校教育支出,此外,還有一些家庭需要供養兩名或者兩名以上的大學生,使得貧困程度更甚。其次,貧困生來源復雜,農村貧困生的比例遠遠大于城鎮貧困生的比例,農民和工人家庭的貧困生遠大于其他類型家庭的貧困生。最后,貧困生家庭雖然獲得了一定的資助,但資助程度和資助形式都難以滿足實際需要。
(二)成因
從客觀原因來看,我國一些地區由于地區經濟落后,這些生源地的學生大多數是貧困大學生。還有一些學生家庭父母均是農民或者無固定職業定職業,導致家庭收入不穩定,難以支出學生的高校教育。還有一些學生家庭是單親家庭,有人父母一方去世導致家庭收入不穩定,在高校教育中得不到應有的經濟支持。還有一些家庭是農村多子女家庭,這些家庭中子女較多,在高校擴招的形勢下,大多數家庭都會支持子女上學,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育支出。對于城市地區而言一些下崗職工家庭也無力支付學生的教育支出,還有一些家庭無勞動力,無法獲得穩定的經濟來源,保持學生在校期間生活困難。也有一些學生父母和其他親人因殘疾或意外事故身亡,有的家庭成員得了重大疾病,為了治療疾病導致負債累累,難以支付學生的教育費用。另一方面,無法避免的水災、火災等意外因素也有可能導致經濟困難,使得學生在高校教育階段陷入貧困。這種客觀原因是相對而言的。
從主觀原因來看,一些學生缺乏自救意識,大多數貧困生希望學校減免學費,缺乏自主爭取獎學金或者勤工儉學的意識。還有一些學生在思想上陷入誤區,將造成貧困的原因歸咎于學校的各類費用上,這些原因加劇了貧困大學生的困難程度。
二、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現狀
(一)國家資助金渠道較為單一
目前國家對于貧困大學生的資助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對大學生的資助主要有助學貸款。由于相關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學生對各類助學資金渠道不夠了解,因此無法第一時間獲得資助,加之貧困生成因復雜,高校的各類資助難以及時覆蓋到各個學生,導致資助工作缺乏時效性。
(二)對貧困大學生的認定相對模糊
由于貧困生生源地復雜,高校在認定貧困大學生時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難以真實了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情況,而相關部門對于貧困生的認定也缺乏統一的標準,沒有認真全面的調查貧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建立貧困大學生檔案時較為隨意。另一方面,對于貧困學生的信息更新不夠及時,導致事實與學生公布的信息不匹配,影響了資助工作的準確性,使得真正貧困的學生難以公平的接受國家的資助。
除此之外,在認定貧困大學生的過程中,一些貧困大學生認為“貧困生”的身份不光彩,給學生自身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一些學生會選擇放棄貧困生的身份,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貧困生資格認定不夠合理,導致學生身心失衡。
(三)資助政策宣傳的方式較為落后
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主體,學生了解政策和對政策的認同程度,對于資助工作的落實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高校對于大學生的資助政策宣傳不足,宣傳方式主要依靠高校官網和輔導員宣傳,這種宣傳方式導致學生對高校資助政策了解程度相對較低,一些學生甚至不了解申請資助的流程,卻影響了資助工作的實效性。
(四)忽視對學生的精神資助
在對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的過程中,主要以經濟資助為主,缺失了對大學生的心理關懷,大多數貧困生由于自己的身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自卑、焦慮,社交能力受到影響,導致學生經濟和精神上雙重貧困,這樣的問題加劇了學生的負擔。
三、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創新途徑探究
(一)強化政策宣傳工作,創新宣傳平臺
在相關政策宣傳的過程中,針對政策進行有效宣傳是提高資助工作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學生了解各項資助政策,了解申請資助的流程,才能夠自主申請各項資助,緩解學生的壓力。因此在政策宣傳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高校要搭建互聯網平臺,開設政策解讀等欄目,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了解各類宣傳政策,同時要開通各類渠道的求助熱線,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申訴各類服務,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信息反饋和收集,為接下來的認定工作奠定基礎。
(二)優化認定和資助的方式與流程
高校要建立貧困生大數據系統,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并且綁定學生的學生卡,以此對學生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進行分析,根據這些反饋信息,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貧困生的資格認定,確保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此過程中,輔導員和班干部以及其他教育主體,通過建立貧困生數據庫,對貧困生的校園卡進行實時監測管理,對貧困生進行針對性的資助,為學生提供各類隱形的資助,避免給學生帶來各種心理壓力。在認定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保證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精準性。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分析各生源地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以及消費習慣,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和整合,使貧困大學生的認定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因此,高校還要構建完善的數據平臺,強化對學生各項數據的整合于書記,例如通過對學生校園卡的消費情況分析學生的消費特征和習慣,通過對學生選課和課堂出勤的情況,評估學生的行為模式和生活狀態,使資助工作更具針對性。
(三)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
正如上文所說,貧困生會由于身份的原因產生一系列心理負擔,因此在落實各項資助工作的過程中,學校要注重學生隱私的保護,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及時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使貧困大學生有健康的心理應對學習和生活的壓力,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資助工作的有效性。為此,高校要針對貧困大學生群體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貧困大學生群體樹立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引導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強化對貧困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使其能夠認識到接受社會的資助,也擁有回饋社會的感恩之心。
(四)培養學生的能力
經濟資助是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大學生積極進行“自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能夠努力學習爭取獎學金,勤奮好學參加勤工儉學,通過這些方式,發展貧困生的各項能力,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其提供創業與就業的指導,這樣才能使貧困生通過學習,擺脫貧困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努力的過程中,要增設學業援助,強化學生的生活技能,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在學習上對于貧困生的弱勢學習科目,要加強輔導,使學生能夠均衡發展。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自救,走出貧困的困境。
(五)與社會聯合在一起形成援助合力
在此過程中要發揮援助中介的力量,遠處中間是各類慈善機構和社會團體針對大學生的援助活動,隨著援助中介的不斷發展,現今的援助已經成為全社會的行為,但由于發展規模得不斷擴大,以及相關政策的缺失,導致各類援助資金的流向不明,因此,對于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而言,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對相關機構的監管,保證相應的資金真正應用于貧困大學生的資助中。高校也要通過宣傳,如實的向社會反映各類貧困大學生真實的狀況,喚起社會的援助之心,真心實意的幫助貧困大學生。
(六)應用大數據完善資助工作機制
大數據技術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高校結合貧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實際情況的制作工作機制,能夠不斷發現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制定有效的解決策略,提高資助工作的實效性。進行資助的過程中,通過大數據的支撐,還可以對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收集,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準資助,進一步提高村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實效性。
針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幫助學生擺脫貧困的重要方法,通過文章分析能夠發現,當前針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創新的途徑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實效性。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不僅轉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還要使大學生具備自主自救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根源上擺脫貧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好的進行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 車瑩.大數據分析下高校貧困大學生精準判定及其對策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9(12):170-171.
[2] 陳賽娜.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現狀及創新途徑摭探[J].成才之路,2018(06):04.
[3] 何邦倩,公衍娜,劉奔.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現狀及優化建議[J].新西部,2018(06):147-148.
[4] 代磊,盛磊,劉雪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難點與對策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16(03):248-250.
作者簡介:黃睿(1980- ),女,湖南常德人,碩士,湖南城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