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此方面部分高校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入手,同時輔以思政教學的創新改革,貼合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的具體要求,打造針對高校學生的創新型教育,推動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綜合能力優秀人才。
【關鍵詞】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 思政改革教學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思政改革之間的聯系
思政教學改革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尋找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并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正確認識,從而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新時期對思政教學的改革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人才儲備的需要,所以在思政教學改革上一定要緊跟時代,并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觀察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以及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或者從哪些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總而言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就是相輔相成的,在社會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要下推出高校思政改革,從而利用高校思政改革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必要素質。
二、思政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枯燥
在我國提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前提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只有不斷優化并豐富教學方式才能適應發展需要,但是實際教學中,老師受制于傳統思想、傳統理念的影響,一味地堅持片面的教學方式,對新時期的教學技術和教學現代化發展置若罔聞,這對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和教學效果提升是極大的限制,學生渴望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以至于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漏洞越來越鮮明,其教學方式越來越不適用于當前社會。
(二)當前思政教學達不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水平
新時期高校的思政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判斷正誤,而是更深層次的社會表現,它與時事政治、新聞熱點、社會制度以及哲學思想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是大部分政治教師讓學生啃課本,而沒有真正的發揮政治教學的意義,導致學生并不能良好的結合社會現實鍛煉核心素養。而且,部分老師在教學中沒有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教學內容沒有顯示,學生無法從專業的角度判斷自己是否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很多時候老師對教學的不重視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態度,學生在思政課放空、閑聊是常有的事,以至于整節課結束之后只有老師一個人知道課堂內容,整體教學效果實在是事與愿違。
(三)教學內容的實踐、理論安排不均衡
基本上所有思政老師的教學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重理論輕實踐。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在高校思政教材中基本上都是偏向理論的內容,老師基本上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進行實踐教學設計,而且有些學校是不具備實踐教學的條件的,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從教學內容著手,如果長時間處于實踐理論不平衡的狀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出現分化,當他們步入社會后最基本的動手能力都沒有,更何談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呢?
三、高校思政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措施落實
(一)建立起優質的人才培養教師團隊
優質的教師團隊是培養優秀人才的中堅力量,只有教師團隊足夠優秀才能帶領高校學生向更好的方向前進,所以首先教師的個人素質和綜合素養必須符合社會要求,既要有高水平的理論涵養,又要滿足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教師需要借助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完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的措施。所以,我認為高校首先要培養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對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加強與各院校之間的交流聯系,在共同發展中推動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向創新創業的方向發展。
(二)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政教學改革
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負責的區域,不逾矩不越線是小組合作最基本的準則,通過協調每個人的工作結果實現一加一大于2的效果,這是社會企業中小組合作的最終目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社會工作方法就應該以社會為一個大背景,而學生的身份則變成了企業工作人員,在這個模式中,把學生分為等人份小組,通過協調合作的方式交流經驗方法,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團隊體系,為了迎合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重心,小組成員要善于發揮內心作用,激發每個人對自我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在小組合作中既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又要發揮自我教育的作用,這個自我教育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工作方法在小組合作中發揮作用的過程。
(三)轉變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理念、內容
傳統的思政教學基本上分為政治內容和經濟文化內容,是對理論知識的側重,但是新時期我們需要的思政教學是涉及到學生人格、素質的教學,是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的再升華,老師首先要形成新時期的教學理念,把思政理論知識和情感教育相結合,把感性和理性相結合;在教學方式上應當向現代化靠攏,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上交流學習平臺實現差異化教學,讓學生更直接的尋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思想意識的教學需要與創新創業的內容進行融合,讓思政改革更具有時代性和有效性,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四)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
人并不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在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要下,高校思政教學要讓學生了解自身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對高校思政教材中政治內容和社會文化生活內容的教學,強化學生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深化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讓學生明白要想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學生要在公共活動和社會事業中不斷鍛煉自己、優化自身能力,既得到思政成績的本質提升又可以獲得政治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進步。
四、結束語
眾所周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是非常大的,而創新創業作為當前推動社會進步和時代進步的關鍵因素,必將受到更多關注,相關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需要深入實際,尋找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和思政教學的結合點,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把教育工作和社會事業相結合,更好的實現大學生的個人價值。
作者簡介:管奇(1989-),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思政教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