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花
[摘要]小學生除了在語文教材中學習相關課文之外,還會選擇性地閱讀一些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關注這一點,并積極將兒童文學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兒童文學的價值、魅力及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發揮出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主,以兒童文學為輔,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與日俱增。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視野;兒童文學;課堂教學
兒童文學是指專門針對廣大兒童群體所創作的文學作品,適合小學生進行閱讀和學習。小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的重要階段,兒童文學的進入對他們思維的開發極其有利,在開闊視野的同時,能讓學生輕松學到相關知識。兒童文學進入小學語文課堂已經成了較為常見的教學現象,但是在有著充足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前提下,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嚴重降低了小學語文課程的兒童性、審美性和文學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有效應用兒童文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應當針對問題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的兒童文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和目的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如兒童文學在以前只是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很難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成聯系。如今,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已經納入了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而且兒童文學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都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所研究的重點。兒童文學的引入成了一個良好的契機,能夠有效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兒童文學只是學生的課外讀物,而現在,兒童文學已經成為教師的教學依據之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地位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環境有所變化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已經意識到了基礎教學的重要性,應當針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培養其學習興趣和習慣,兒童文學正符合這種要求。當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兒童文學作品也快速得到了廣大師生及家長的認可,一些教師的“讀兒童文學會影響語文成績”等想法煙消云散。在很多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著兒童文學課文。通過閱讀、學習兒童文學,能鍛煉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兒童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兒童文學教學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兒童文學作品閱讀量上存在著缺陷。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否擁有豐富的閱歷極其重要,兒童文學也是如此,只有在閱讀了大量兒童文學作品之后,教師才可以向學生推薦相關兒童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對兒童文學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學生欣賞其中的文字魅力。如果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缺乏了解,很難引導學生對兒童文學產生較大的興趣。其次,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認識還不夠。兒童文學是作者站在兒童的角度寫出的一段故事,一些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會站在成人的角度對兒童文學進行解讀,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文章的內容,對兒童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直線下降。有的教師在推薦學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方面缺乏有效性、持續性,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低落。最后,小學語文教材對兒童文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數量并不多,而且一些作品被改編,改編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學習不僅與學生的當前學習情況有關聯,更關系著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的發展情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除了側重語文知識教學之外,還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兒童文學的引入,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參與教師的教學,將直接影響其學習效率。一旦參與教學中,學生就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學習到相關知識,不再覺得學習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火柴劃燃后會發出短暫而絢麗的火焰,但是你們知道火焰中有什么畫面嗎?”學生搖搖頭,但有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解釋:“在現實生活中,火柴劃燃后的火焰確實不能形成畫面,但是在我們即將要學習的課文中卻可以。”聽到教師的解釋后,學生對這堂課產生了很大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小,對事物保持著較為強烈的好奇心,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探究欲,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探究烏鴉喝水背后蘊含的道理。有的學生認為烏鴉銜石子喝水的做法很聰明,通過動腦的方式喝到了瓶子中的水,同時可以看出烏鴉的勤勞;有的學生認為烏鴉很笨,直接將瓶子弄倒就可以了,不需要反復銜石子。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出的不同結果,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如瓶子能不能被弄倒,烏鴉有沒有那么大的力氣等,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一件事情,而不是片面看問題。當然,學生產生新奇想法是值得支持的,教師要幫助學生鑒別新奇想法的可行性。
(三)要求學生續寫兒童文學作品
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一部部兒童文學作品就像是一個個奇妙的世界,有著奇妙的事物和現象,在閱讀作品后,學生往往還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懷。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續寫,寫出自己想象中的后續發展內容。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丑小鴨》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續寫,寫出自己想象中的丑小鴨的生活狀態。有一位學生這樣續寫:“在變成白天鵝之后,女傭、母雞、貓兒根本認不出這是曾經的丑小鴨了,不像以前一樣對其進行打壓和摧殘,而是不停地贊美。聽著曾經欺負自己的人和動物的贊美,丑小鴨的心結完全打開了。”通過續寫,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印象,有助于學習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作品的引入能夠給教師帶來教學幫助。在運用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制定和實施一些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高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蘭宣龍.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的兒童文學及其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8(1):89.
[2]關旺德.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的兒童文學及其教學[J].讀天下(綜合),2018(19):52.
[3]趙中軒.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兒童文學及其教學[J].語文課內外,2018(32): 332.
[4]石學軍.基于兒童文學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J].中華少年,2019(8):217.
[5]莫荷花.基于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的兒童文學及其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