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
[摘要]小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和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而選擇自殺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因為教育中的生命教學滲透不夠。小學生對生命理解不深導致對生命的不重視。文章從生命教學內涵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學的現狀分析出發,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學的發展策略,在教學中讓小學生明白生命的珍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命教學;研究策略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普通類一般課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立項編號:19PTYB054)。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過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發展等知識的教育,讓學生懂得生命美的價值,特別是悅納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同時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態的生命。
新教育實驗創始人朱永新在《生命教育:讓教育回家》一文中講道:“生命教育,首先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苯陙恚襟w上關于中小學生自殺或傷害他人的報道頻繁出現,每每聽聞都是觸目驚心。當看到一個個如花的生命在風雨中逝去,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生命教育對于廣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課程。
小學階段是培養性格、興趣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能夠讓學生認識生命的真諦,懂得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生命教學重在培養,語文教學重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活動,將生命教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生命,從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滲透生命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現狀
(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不深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不深,沒有把生命教育滲透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僅僅停留在教材表面,在教材的課文提到生命教育時,才著重進行這方面的教學,而對其他未明確提到生命教育的課文便忽視了這方面的滲透。其實,生命教育的內涵極為豐富,它在學生生命活動中涉及情感態度、道德觀念、價值體現等諸多因素。語文教材是極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充分地利用起來。
(二)教師對生命教育的重視不夠
在現在的教育大環境下,“唯分數馬首是瞻”的應試教育模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校、家庭、社會重成績而輕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教師上課時局限于教材表面,沒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探究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滋養靈魂的教育。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內容,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發展。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每一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有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有再現多彩的童年生活的,有謳歌人間真情的,也有贊美人物美好品質的……語文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在感悟語言文字、領略人間美好的同時,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認識生命、珍惜生命。
教育要“潤物細無聲”,教師要深入挖掘文章內涵,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進行生命教育。例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描寫了德國美麗的景色和民族特點,體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教師通過課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德國人的這種精神,更要讓孩子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在于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為社會盡到自己的責任。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能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讀、演等一系列活動中進一步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1.表演課本劇。課本劇就是將敘事性較強的課文改編成用來表演的故事。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潑的兒童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欲,課本劇表演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在表演中能更加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表演課本劇,感受巨人由自私到慷慨的轉變。當巨人在男孩的啟發下幡然醒悟開放花園,與孩子們快樂生活時,這其中滲透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讓學生懂得要熱愛生活才能讓生活煥發光彩。
2.制作樹葉畫。大自然中的樹木種類繁多,樹葉的形狀更是千姿百態。教師可以讓學生撿來落葉,展開想象,制作成各種精美的樹葉畫。學生在創作中收獲知識和技能,讓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認識到不僅可以用雙眼欣賞美,更能夠用雙手創造美。學生眼里盡是美,心里充滿愛,就會感到快樂,從而熱愛生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3.制作手抄報。手抄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利用手抄報能有效、有目的地進行滲透生命的教育。例如,結合禁毒知識,讓學生制作手抄報,通過宣傳禁毒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
(三)在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生命教育題材,促使學生思考生命,體會生命的可貴,從而更加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活中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例子:輪椅上的霍金在逆境中頑強生存;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別人的生命;辛勤耕耘的農民創造美好的生活,使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通過交流,加強對生命的認識,體會生命的美好和可貴?!吧钐幪幗晕恼隆保钤揪褪橇曌鞯摹拔滞痢?。好的習作離不開生活這方“沃土”。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通過真實的生活來感受生命的意義,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現象引發思考,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從對生命的感悟中培養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識。
(四)在課文閱讀拓展延伸中滲透生命教育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生命教育的課外延伸。例如,在教學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對保爾一生的了解來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還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認識到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只要熱愛生命,就沒有什么困難可以難倒你。在教學完《觸摸春天》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收集、了解更多熱愛生命的故事,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十分重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