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張峻松
(許昌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隨著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炸化成為了人們得以大量獲取資源交換的籌碼,與此同時教學質量的需求變化也沖擊著高校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2018 年8 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并首次提出,淘汰“水課”打造“兩性一度”“金課”的理念。①教育部辦公廳在2019 年開展了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②2019 年10 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③我們選擇了兩個專業的學生開展了線上線下審計課程,意圖通過國家金課要求標準與學生實施現狀比對,對線上線下“金課”的落地可能性的實踐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尋問題出現的根源,緊跟國家政策,為高校金課改革提供角度方法。
“O2O”教學模式(Online to Offline 即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由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構成,是通過網絡思維解決教育問題、互聯網+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指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網絡教育平臺,通過上傳教學微課、相關任務等教學資料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線下教學指課堂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疑問集中分析,啟發探究,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與實踐能力。④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應用型大學學生,由于實際條件所限,選取許昌學院會計和財管專業學生為調查單位,本次調研共100 份,會計專業67 人,財管專業33 人,調研時段為2019年下半年。采用線下發放紙質問卷的形式填寫,匯總數據分析。調查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學生個體特征的均衡。同時,匿名填寫問卷的方式保證了調查對象的代表性和獲取數據的可靠性。⑤
課程以方法論講授為主,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中知識串講及課后完成任務三流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等能力。由于線上線下實施過程中涉及學生和教師主體,故此我們將問卷分為三個方面,學生對本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認知,對新型教學方式的評價,對教師個人的評價。
問卷分析主要采用整體橫縱分析與模塊對比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分析應用型大學學生線上線下效果的真實境況,基于調查數據結果的總體狀況;另一方面,本研究期望發現不同個體特征的學生群體的學習信息行為的特點。這種總體分析與局部比較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便能更加準確地把握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真實境脈中學生學術信息行為的現狀、特點和趨勢。⑥
(1)本專業畢業后的未來選擇。
圖1 中,我們看出學生未來選擇較為明確,34.00%的學生選擇就業,56.00%的學生選擇繼續升學考研,就業中選擇創業3.00%??梢钥闯觯^半數的學生選擇考研,對自我要求高,希望更有競爭力。但是選擇就業的也不在少數,創業的則為極少數人群,還有學生沒考慮好人生規劃,在多項選擇間猶豫。從另一方面來看,不論升學還是就業,學生未來多數選擇從事會計方向,與學生所學專業的特殊性質密切相關。從數據中我們能夠得出學生總體對學習要求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開展基礎較好。
(2)高考后,你為什么選擇本專業及目前是否喜歡本專業。對于這個問題,從總體來看分別是個人興趣38.00%,家長選擇28.00%,友人推薦和調劑同時占13.00%,這與研究者的預期相差甚遠,從占比情況來看,選擇本專業個人興趣低于50%,顯示學生專業選擇的局限性。
關于“目前是否喜歡本專業”,根據統計結果,選擇既喜歡又不喜歡的占比69.00%,其理由主要有喜歡會計的工作方式等,但是學習過程枯燥難懂;或是由于熱門性導致的謀生手段;或者對其他專業無感,既喜歡又不喜歡應該是對專業最準確的認知,高水平的會計及審計工作確實能給我們帶來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其學習過程的枯燥等缺點我們勢必要克服忍耐。從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正確,為線上線下教學方式改革提供了好的開端。
(3)對審計學課程基本認知。

表1 對審計學課程的基本認識情況
注:由于表格的局限性,將部分選項合并,其中將“看了,有所了解”和“看了,不了解”合并為“看了”;“了解”“有所了解”合并為“了解”,“不了解”和“不感興趣”合并為“不了解”。
對于教育部和學校要求嚴格過程考核,打造金課,淘汰水課,學生支持率占89.00%,支持者對金課給學生帶來高質量、高素質的課堂予以肯定,提高專業水平,不支持者覺得金課對學生和老師的壓力太大,因人而異,不能一味強求;且考核增多,容易流于形式,屬于面子工程。
從這幾個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前對審計學的課程培養大綱、目標等關注度不高,學生學習守則關注度高,且學生對金課等支持率很高,對新生事物的概念性支持率較高。但是學習基礎知識,知識體系扎實度一般,沒有給審計學知識學習提供較好的基礎。學生總體來說不太關注課程前的事項,學習積極性一般,學習扎實度一般,對積極事物支持率高,有向好之心。
(1)教學方式選擇評價。關于“審計學”課程主要采用、思維導向型和思想導向型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方式,你支持嗎”的問題,不支持占7.00%,較支持占53.00%,支持占40.00%。支持、較支持的理由是既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作用;拓展學生思維角度和深度,開發學生潛能;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思維,教學生方法論,而非死板的知識條例;但學生也希望精講重點知識,讓學生理解課程重點避免自學質量不高。
教學方式的創新性符合“兩性一度”的標準,我們能夠看出一部分學生對線上線下金課概念的認知力度不夠,不能接受課下知識性預習,課上方法論的講授,由于思維思想性的教學方式下考核沒有辦法在短期內量化學生思維的變化,對學生的影響往往體現在未來,難以在成績上有所體現,較為隱性。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對自我思維思想提升的積極性較高,學生希望學到知識,拓展自己的思維面。
(2)線上線下模式教學模式評價。許昌學院“審計學”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掌上高校APP+各類教學資源課前預習,課上以任務導向、項目導向和成果導向為目標設計教學模塊,進行討論或互動答疑,課后預習并完成作業及任務),引導學生課上課下全面性學習,給學生“增負”,拓展課程深度,互動性教學,打造“線上線下型金課”。支持率占61.00%。支持者認同新型教學模式的新穎性、便捷性和信息性,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寬學生學習面。缺點在于APP 平臺需要進一步更新,跟上同學們的需求,加強監控度,對于視頻及習題資源,在后期,學生出現刷課刷題行為,有效聽課時長2580分鐘左右,累計聽課時長卻達到20000 分鐘左右,學習進度不匹配。還有習題問題,學生習題錯誤率過低,做題數量在期末猛增,波動區間不正常。利用線上模式能進一步監督學生學習質量及過程,但學生的憊懶心理降低了學習效果。
(3)“審計學”課程采用13 個評價指標評價分析?!皩徲媽W”課程采用13 個評價指標進行過程評價,其中平時成績占60%,期末考試成績占40%,合理占67.00%,較合理占27.00%,不合理者認為考核指標太多,偏離了教學和學習的本質;側重期末成績,有五五分與四六分之說。對于此種結果,我認為是由于學生思維仍舊沒有轉換導致,自身對于學習的需求不同,對自我要求不同,更希望少付出,得到高分。指標全面考察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一步監控,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細化考核,有“挑戰度”。
(4)課程提出期末考試不劃題,你如何認為。對于期末考試不劃題這一問題,能看出學生心中對自我的要求標準??傮w來說,不愿意的和較愿意的占多數,分別為52.53%、37.37%,愿意的僅有10.10%。不愿意的和較愿意的理由主要出于自身偷懶及出于期末重點梳理的需求考慮。愿意的同學多數持全面學習,期中考試不是目的的觀點。因此,同學需求與考試劃題之間存在矛盾。有意思的是有些同學在此處選擇期末劃題要求低與未來職業規劃的高要求是相悖的,我們能夠看出一部分學生觀念已經走在前面了,但是對自我的要求以及實際實施過程還是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5)課程有一對一指導制度,你利用了嗎?美國學者Wilson 認為信息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是指與信息資源和信息渠道有關的人類行為,包括主動的或被動的信息查詢行為和信息利用行為,還包括面對面地與他人的交流。⑦對于這一問題,從理想目標看,一對一制度進一步加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橋梁,給雙方提供了平等和批判交流的機會,讓學習過程更具個性化和探究性,符合金課標準。但實際上忽視者居多占65.98%,利用的僅為34.02%。一對一制度是審計學老師專門為有志學子開放的時間,同學有關學術、生活或未來職業規劃等問題均可前往,每周固定時間為學生服務開放??墒抢寐蕝s極低,我們了解到沒有利用的同學主要理由是通過其他方式(互聯網和同學)解決或主觀上的不作為。然而利用的學生主要是詢問有關考研或其他事宜,學術探討極少。因此,老師初心沒有的得到好好利用,一對一制度沒有發揮實質的作用,這與中國學生的傾聽式教育也有關系,學生沒有提出問題,質疑權威的思想和意識,這是非常可惜的一點。
(6)你認為你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難點、缺點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統計后發現所謂的難點都是知識點太多、抽象,學習過程枯燥,而所謂的缺點都是自我知識架構不全,自制力弱。我們能夠看出難點和缺點都是自我的問題,而改進的措施只能從個人的學習態度,自控力去提高。大家的難點和缺點殊途同歸,需要擺正態度,從自我出發,有意識鍛煉自我的邏輯、思考、判斷能力,運用費曼學習法、思維導圖學習法等提升自我。
(1)“審計學”課程教學效果評價。設計時將其分為七個板塊,分別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學生成績考核體系、教師素質、能力及魅力,其中學生最為認可的由高到低分別是教師素質、能力及魅力、教師素質、能力及魅力、教學模式,然而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略低,在這里教師的準備及課程的講授模式一些意識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學生實際接受的和實驗回饋卻沒有做好,那么作為線上線下新型“金課”的關鍵問題,還需要結合學生特點打造適合學生“金課”。
(2)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分為傳統、對分、翻轉、線上線下混合四種,教學方法占總人數的比重分別為8.51%、9.57%、10.64%、71.28%,線上線下混合占首位共67 人選擇,其余三種占比相差不大,但是能夠看出線上線下是新時代的必然趨勢,但是各個教學方法也各有其優勢,選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理由有以下幾種態度,一是資源方面,老師推薦前沿資源,充分利用,擴充知識面;二是喜歡,方式新穎,輕松,好的上課氛圍;三是反復學習,打破時間壁壘;四是主動學習,并優化學習效率;五是老師與同學雙方提高,共同參與;對于其他三種,同學們更喜歡的理由主要是喜歡、適應以及不愿做出改變。我們發現大多同學都愿意跟隨時代潮流,能夠在意識上領先,愿意去創新。
我們將考核指標分為理論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末成績,根據4:6 比例將成績匯總得出綜合成績,分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方面。財管專業平均值62.55,標準差15.10,不及格比率36.36%,將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進行對比,發現兩者具有正相關關系。再來看會計專業,平均值68.33,標準差13.62,不及格比率23.88%,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和課后按照規定要求完成預習、作業和任務。針對學生需要掌握的審計環境、審計過程、審計程序運用和審計報告等知識,在期末也進行了指導和梳理,期末考試也采用絕對評價與客觀評價的方式綜合評定,綜合評定將課前、課中、課下所有指標全部涉及,將學生學習過程全追蹤,綜合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真實性,平時理論和實驗課程成績反映課上聽講狀況,也就是思維和方法論的培養,其中包括三次論文寫作及報告,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學術思想,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而期末考試更多是關于實質性知識的檢測,考察學生課下預習和復習狀況,通過課上方法論的講解與知識性的掌握,對審計框架和知識體系的整體掌握,綜合考量,反映了三種不同狀態學生間的差異,即主動學習者、得過且過者、消極對待者的學習效果不同,符合國家金課標準。
本次調查呈現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應用型大學學生學習中的基本態度與實踐現狀,現將有關結論總結如下。
(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未來教學新趨向,教學效果呈顯性和隱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新型教學模式,支持率高達71.28%,符合信息化時代信息分享與碎片化的特征,拓寬學習知識面,與國際、社會接軌,增加實用性。2020 年初的武漢疫情影響,國家提出“停課不停學”,由騰訊網的教學效果顯示,線上教學加快了普及速度及社會接受度。⑧線上知識性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課程掌握度,線下課堂互動式教學,方法論教授培養學生思維與素養的提高對未來有潛在的影響,教學效果交叉,影響顯著。
(2)線上課前預習是課程實施前提的關鍵。態度認知是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的映射。學生學習觀念及自主性仍然落后于同期高校學生,視野狹窄,與市場要求脫節且由于審計學課程理論知識抽象難理解,學生反映難點較多,尤其是審計程序、職業道德、獨立性方面涉及的知識點太瑣碎,不易記憶,對后續教學程序造成不良影響,學習效果則不明顯。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階段效果取決于學生、老師水平。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包括作業量要有所側重,精準定位,不同的學生需求不同,應“自助餐”式教學。選擇專業興趣影響后期學生學習態度。線上線下教學課時大于正常課時量,課前預習壓力大,與部分學生需求相矛盾。但是對于學習效果,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體系的了解能人存疑。
(4)線上教學平臺應進一步更新,對學生的考核監控應更能把控。盡量控制和避免學生刷題刷視頻行為,讓線上線下教學真正發揮作用。
(5)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學生思維思想沖擊較大,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思想思維模式有了很大沖擊,教會了學生分析學術問題的角度并強調學術思想道德規范,論文的基本結構,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權威,此外,老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加強溝通,啟發學生提問深度及自我認知。
總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總體來說是有益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思考力,學習方法,團隊協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還有分析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得到了半數以上的認可,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知識、素養能力等提升,對學生未來有潛在效果,具有“高階性”,應繼續發展下去。目前這種教學方式搭著時代快車,在疫情背景下進一步融合,在之后落地階段,會大面積推廣并持續改進,線上線下在不同學生和教師的環境下需要“量身定做”,將線上線下交叉利用,優勢互補,讓學生進一步改進學習觀念,認清自我和人情市場,明確市場和未來需要的人才,向其努力。
注釋
①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 號[Z].2018.
②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2019 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44 號[Z].2019.
③ 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 號[Z].2019.
④ 宋昱瑩,梁彥慶,李帥.“O2O”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2):44-45.
⑤⑥ 李逢慶,李來勝.研究型大學教師學術信息行為調查與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04):5-9.
⑦ T.D.Wilson.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Informing Science,2000,3(2).
⑧ 施丹.“停課不停學”旅游管理學院線上 教學問卷調查分析總結 EB/OL].https://xw.qq.com/cmsid/20200312A0TYUG00,20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