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誠 白孝忠 顧曉芳


[摘要]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總要求,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育人品質,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分層走班授課、開展校園活動、推進多元綜合評價和教師角色轉變等,促進學生間的伙伴學習,讓學生間的知識與技能、經驗與經歷上的差異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讓教師的默會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初中物理;項目學習;伙伴影響;學法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35-0037-03
基于項目學習的初中物理學習就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物理學習,是以完成某一項目或學習任務為目的的伙伴學習。學生在項目的驅動下交流互動,相互影響、促進,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相互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差異也會成為重要的學習資源,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加強,從而有效提高物理學科教學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必備品格,有效落實立德樹人、學科育人的總要求。
一、基于項目學習的物理教學概述
項目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制作某一個特定的“產品”或完成某一項特定的“任務”,充分選擇和利用最優化的學習資源,在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新中獲得較為完整而具體的知識,達到發展技能、培養習慣、陶冶情操、學會合作等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項目學習不是對現有教材簡單的補充和拓展,而是對現有教材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嵌入項目學習的物理教學過程不拘泥于教材設置的教學流程。項目學習實質上就是將物理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這樣的物理課堂教學目標分為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顯性目標就是完成既定項目或學習任務,隱性目標就是物理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將課程學習寓于完成一個具體任務的過程之中,這也被稱為“任務驅動”。基于項目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包含四大要素和六個環節。即具體的任務、真實的情境、豐富的活動和有用的“產品”等四要素,以及項目導人、設計、實施、展示、評價和深化、拓展等六個環節,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比如,在基于項目學習的“長度的測量”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具體可以:1.安排幾項有挑戰性的任務,如測硬幣的直徑、測物理書內一頁紙的厚度、測樓層的高度、測下水管的周長等,讓學習小組抽簽確定自己要完成的任務;2.讓學生設計測量方案;3.學生實時實地測量;4.學生展示測量結果;5.教師、學生一起評價各組的測量結果、測量方法等。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設計一連串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有的小組測得硬幣的直徑是2.5厘米,有的卻是25毫米,厘米和毫米究竟表達什么物理意義?”“假如物體一端對準零刻度,另一端介于兩條刻度線之間,應該怎么讀數?”“為什么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不同小組測的結果接近但不相同?”等等,以真實項目引發實際問題,以實際問題引發思維沖突,以思維沖突催生深度學習,讓學生在深度學習狀態下建構物理概念、發現物理規律。
約翰·杜威在百年前就說過,教育即經驗改造,教育即經驗生長。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參與課堂活動的。這就要求教師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不擇手段”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創新課堂教學流程,出其不意地呈現學習內容,引發學生思維沖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基于項目學習的教學就是始于學生經驗的反芻,終于經驗的改造和生長。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的差異不是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桎梏,而是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
二、項目學習中的伙伴影響魅力分析
人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其同類或伙伴的影響,伙伴對初中生成長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對學生品德發展、自我認知和社會適應性影響力巨大,而且對文化學習的品質提升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項目學習的課堂應該像“師傅帶徒弟”一樣,通過有經驗的學生帶領同伴一起“做中學”。當學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才由“師傅”出面點撥。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如圖2所示),基于做中學、討論和學生教學生的項目學習是真正的主動學習,也符合深度學習的特征。事實證明,項目驅動下的伙伴學習其成效要大大優于教師居高臨下地教學生,因為當學生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同伴時,他也把認知的策略一同傳給了伙伴。同時,伙伴學習是學科育人最有效的途徑。一是項目學習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機會,這種伙伴影響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習得。二是項目學習需要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與伙伴交流過程中能形成獲得獨立見解的優秀品質與良好習慣,這種伙伴影響有利于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三是項目學習需要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可使每個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這種伙伴影響有利于學生實踐性和主動性的提升。四是項目學習為學生創設一個用“兒童立場、兒童視角、兒童方式”接收新知識、新信息的時空,學生間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在同學交往中彼此影響,這種伙伴影響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伙伴學習的教學策略探析
項目學習中的伙伴學習是指伙伴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共同的學習任務進行互動協作學習。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希望被接納、被尊重;也渴望自己能給別人一些幫助,希望被認可、被贊賞。項目學習中的伙伴學習,由于有明確的任務驅動和“做中學”的特點,真正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伙伴之間隨學而組.隨組而學,目標一致,情趣相洽,使學習更適性、更自由、更開放。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項目驅動下的五項促進伙伴學習的策略。
1.組織小姐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推動形式,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從而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因教師壟斷課堂信息源而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了同伴互助和伙伴學習。學習項目的“嵌入”和“引領”為學生合作搭建了平臺。蘇科版物理教材中“歐姆定律的運用”安排兩個不相干的板塊,一個是例題,即為了讓電燈正常發光,計算分壓電阻的阻值,另一個是“伏安法測電阻”實驗。我們在兩個板塊之間插入一個動手制作,讓學生根據例題計算結果,利用鎳鉻合金絲制作一個分壓電阻,并測量這個“產品”的阻值,比一比哪一組制作的電阻值最接近計算值。這樣一來,不但把兩個不相干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建立了一定的邏輯關系,同時也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平臺,發揮了伙伴影響的積極作用。
2.實施分屢走班授課。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當學生之間學習基礎差異太大時.很多機會時常被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壟斷”,那些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只能成為合作學習的“看客”。那么,怎樣解決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讓伙伴們真正互動起來呢?為此,可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業水平實施分層走班授課,讓基礎相當的、稍有差異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合作學習。除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上有分層目標外,在項目設計上也有不同的要求,目的就是讓伙伴的正影響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如在“電路的設計”教學中,學有余力的學習小組,以“制作一個調光臺燈”為學習項目。學習能力相對弱的小組,只需要用兩腳插頭、發光二極管和定值電阻串聯,焊接一個“夜視燈”。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校園內外的各類活動也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個性的學生能成為伙伴的要素之一就是有相近的個性和相同的志趣,盡管課堂教學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分層走班授課,但是由于學習內容的統一性,滿足不了學生多元化的志趣。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就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平臺,這些活動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訓練技能的途徑,而且還能提升人際交往能力,促進伙伴關系的發展,同時擴大伙伴的影響力,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如在“電功、電功率”和“焦耳定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上述知識內容整合在一個課外活動中,即“測定電水壺的電熱轉換效率”或“探究影響電水壺的電熱轉換效率的因素”,前者讓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習小組測算,后者給學有余力的學習小組探究。課外探究、課內分享,課堂內外連成一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推進多元激勵評價。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項目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學生表現,通過及時評價,發現、挖掘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尋找和創造一切教育的機會,不斷強化學生身上的正能量,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進取之心、向善之心。一是推進多元綜合評價,在學習習慣、學業成績、交往能力、合作態度、特長發展與潛能呈現等方面制訂詳細的評價標準、相應的賦分值和操作細則。二是教師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獎勵辦法,借助電子游戲“闖關進階”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和獎勵。三是改變表彰方式,由學生自己根據積分,向學校申請,由學校審核,進行表彰。四是獎勵做到“進步不設上限,爭先無須恐后”,只要努力,都會得到獎勵,激勵學生“積跬步行千里,每天進步一點點”。五是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師評價模式,開展“伙伴互評+教師點評”的評價模式,讓學生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長和伙伴的進步,更好地促進伙伴間你追我趕的良好競爭態勢的形成。
5.調整教師角色。教師只有成為學生的伙伴,才能被學生友好接納,才能與他們平等、友好相處。這就需要教師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基礎和認知規律,彎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學生的伙伴。一是教師需要用與學生相仿的知識經驗觀察事物,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尊重,同時也是教師需要持有的“看待問題的方式、分析問題的邏輯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基點,避免“粗暴”地把成人的思維邏輯和作風態度強塞給學生。二是教師需要用與學生相似的言語交流,這就要求教師要觀察、研究、學習學生的表述方式.關注學生當前關注的話題,要留意學生流行的用詞用語,有了共同的話題就有了交流通道,有了交流通道就找到了教育途徑。三是教師需要用與學生相近的志趣互動,志趣相投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育的堅實基礎。四是教師需要用與學生相同的情感包容、接納人際交往有問題、有困難的同學,通過價值引領、評價驅動,讓所有學生都有自己的伙伴。
伙伴對初中生成長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可以勝過任何名師名家。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積極放大伙伴影響的正能量,不僅能改善學生的學習品質,還能提升學生的思想品格。盡管項目學習是一個“舶來品”,但是項目學習或項目化教學所倡導的教學方式與中國傳統“師傅帶徒弟”的學藝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強調學生之間合作互動、伙伴影響。因此,以項目驅動的方式促進物理學科教學中的伙伴學習,既是對項目學習的“本土化”改造,又是對中國傳統學藝方式的創新,其價值旨在促使學科育人目標的全面落實。
[參考文獻]
[1]楊勇誠.項目學習:初中物理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J].物理教師,2007(5):24-24.
[2]楊勇誠.“伙伴+”:讓初中教育無限增值[J].教育視界,2019( 21):4-7.
[3]白孝忠.基于項目學習的物理規律運用課教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6(4):70-74.
[4]王莉.小組合作學習芻議[J].河西學院學報,2004(3):71- 73.
[5]楊春基.伙伴學習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樣態[J].江蘇教育研究.2018( 25):20-23.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