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洋
摘 要:音樂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情懷,是啟發人心智的重要元素,通過聆聽音樂,人們不僅能夠獲得情感上的真切體驗,也能得到身心的健康發展。為此,在小學開展音樂課程的施教工作,教師也應當以恰當的方式出發,進行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以便實現音樂知識與傳統文化的交匯,讓音樂課堂迸發別樣光彩。
關鍵詞:小學音樂 傳統文化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29
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如何在課堂中有效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近些年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審視現階段的音樂教學工作,盡管有不少教師已經開展了各種創新和實踐,但是,仍舊沒有一個健全的體系促進課堂傳統文化氛圍的創建,也沒有完整的框架結構闡述如何基于音樂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為此,教師應當從現有的音樂課程教育方法出發,提出改進措施,以便在不斷地調整和優化中,切實地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
一、以恰當的內容為切入點
教育內容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工具,也是教師為學生講解的基本要素,在將傳統文化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時,教師應當認識到教育內容的存在價值,以及教育內容中是否含有傳統文化等,以便更好地基于教育內容進行學習活動和任務的安排,在讓學生理解音樂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取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強化傳統文化意識。但是,在進行內容的選擇時,教師也不應當將目光局限在課本之上,而是應當主動地打開視野,應用民族器樂等豐富教育的內容,讓課堂在多姿多彩中更好地彰顯傳統文化要素。
例如,在《我的中國心》中就包含了濃厚的愛國情懷,而這一內容也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師可以基于此落實傳統文化的滲透。在課下,教師先對這一樂曲進行深入分析,并設定如下教育目標:(1)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歌曲中游子的愛國情懷,并基于親身歌唱,增強愛國意識;(2)知識目標:基于學唱和規律的比對,引導學生較好地認識歌曲的結構;(3)能力目標:讓學生基于演唱的過程感受音樂表現力,促使學生在感知情緒變化中,精準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隨后,教師以目標中的基本要求為指南,進行《我的中國心》主題教育活動的精準安排,以便真正地完成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幫助學生體驗傳統道德文化。
顯而易見,教師對教育的內容進行精心選擇,能夠真正地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傳統文化滲透活動進行整合,促使教師更加明確地進行目標的制定,以便在以目標為方向標進行活動的安排中,真正地落實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
二、以恰當的活動為路徑
數量眾多的樂曲欣賞,固然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力,促使學生從音樂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但是,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費時費力的,也很難真正地讓學生與傳統文化融為一體,完成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化。而教育活動是落實教育目標的途徑,在為學生教授音樂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活動安排,為學生打造感知傳統文化的平臺,使得學生真正地走進傳統文化的氛圍之中,切實地通過自身的言行彰顯傳統文化元素,以便將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變得更加鮮活和靈動。
例如,我國從古至今都對人們提出了合作、互助的品質要求,這也是傳統文化中的有機組成要素,所以,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音樂素養,為學生組建合作學習音樂知識的平臺,使得學生在真正參與活動中書寫合作的美好傳統品質。就拿《感恩的心》來說,教師可以簡單地為學生示范演唱一段,并組織學生進行學唱。之后,教師對學生學唱的情況進行檢驗,區分出學生的學唱能力,并以此作為學生分組的依據。緊接著,教師搭建合作學唱的小組,使得每個組中學生間的學唱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隨后,教師為學生示范整段樂曲,并讓學生在小組中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對《感恩的心》這首樂曲的學唱。在合作中,學生能夠切實地感受到團隊互助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對合作、互助精神的內化。
可以看出,教師為學生組建合作學習的平臺,能夠讓學生擁有感知傳統文化的空間,以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發展傳統文化素養。
三、以恰當的實踐為支點
小學生自身的音樂知識儲備量是較少的,所以,如果單憑教師的口述式講解,學生很難透過抽象的語言感知到其中的豐富情境,也就無法真正地基于音樂實現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學習。而實踐的教育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感,給予學生直觀化的體驗。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教師也要利用實踐的方式引入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在載歌載舞中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例如,在《吹起羌笛跳鍋莊》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學唱這一歌曲,促使學生在學唱中感受其中的歡樂情緒。之后,教師以這一樂曲為背景,指導學生練習鍋莊舞,使得學生在實際體驗中切實感受到羌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教授活動結束后,教師為學生預留自主練習的時間,并為學生創建成果展現的平臺。在學生掌握了《吹起羌笛跳鍋莊》的唱法,以及練會了鍋莊舞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伴奏,讓學生進行練習成果的展示,并接受來自教師和同伴的點評,從而認識到自己在情感感知效果、文化體驗效果上的不足,以便在改進唱法、改善舞步中,提高學習《吹起羌笛跳鍋莊》的質量。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音樂課堂,能夠為音樂課堂覆蓋上傳統文化的面紗,使得音樂知識的教學變得更富有深意,更具內涵。在當前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積極地挖掘傳統文化與音樂學科之間的關聯點,以便學生在感知文化中真正地實現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恵《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多元化課堂的建構》,《中國校外教育》2017年第S1期。
[2] 楊佩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北方音樂》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