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璐飛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針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而言,需要進一步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使學生能夠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有自豪感和認同感,這樣才能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提供重要基礎。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打造高校課堂的相關實施策略等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2.018
目前,從整體情況來看,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滲透著十分豐富的傳統文化素材,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而言,也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進一步滲透和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以此確保學生能夠把數學基礎知識和傳統文化進行充分融合,進而為其數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顯著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德育、智育等相關方面都能夠完成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整體涵養,在綜合素質等相關方面有全面增強。據此,有必要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策略進行分析。
一、尋找數學知識中的傳統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很多數學知識都和傳統文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和傳統文化的各方面內容掛鉤。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創設出更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并不斷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就需要針對數學教材和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在實際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著數學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領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例如,在針對長方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針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和長方體相類似的物品或者古典圖案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充分形象生動地呈現,同時進一步介紹相關的歷史文化內涵,相關知識內容以及相對應的歷史文化背景。然后數學教師再把相關的古典圖案的形狀和長方體的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結合,融合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深入講解,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知到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領會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內容,以此提高其數學素養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知程度。
二、進一步有效引入傳統文化的歷史故事和數學故事等,使課堂教學更高效、更有趣味性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數學家中,在針對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進行探索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數學方面的成果,而這些成果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史書中被記錄下來。有越來越多的數學家融入數學探索的過程中來,并且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并在我國的數學史以及文化傳統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延續和傳承。所以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相關內容,把相對應的數學歷史故事和經典傳奇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通過相關數學知識來了解和掌握背后的歷史故事,這樣能夠讓學生有興趣、有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針對這些數學知識背后的深刻內涵和古代數學家付出的努力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同時,通過數學問題的解答和探究進一步把握數學知識的深刻內涵和背后的歷史淵源,這樣能夠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豐富性,從而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對于我國傳統文化也進行更有效的繼承和弘揚,進一步學習和借鑒古人不斷探索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例如,在針對圓的周長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針對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推演圓周率的故事進行著重介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然后對于祖沖之的成長歷程和數學研究故事進行概述,讓學生們能夠充分明確在1000多年前我國的數學家就精確計算了圓周率,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敬佩古人的同時也能更深入地學習相關數學知識,在學習的深度、廣度和積極性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增強,從而能夠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多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深層次地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融入更多的傳統元素,使數學課堂更有特色,更豐富多彩,確保學生能夠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針對教室環境進行相對應的改進和完善,使其具備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通過某些傳統文化的裝飾品,對于教室進行重新的設計和改觀,讓學生能夠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氛圍和環境之中,這樣能夠有效帶入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耳濡目染,進而為其積極有效的學習數學相關知識、增強文化素養而提供必要的環境保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針對數學方法進行還原,例如,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入古代數學家才會運用的“子曰”等文言文,以此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吸引,對于傳統文化有更大的學習和了解的興趣。另外,數學教師還可以布置某些和傳統文化禮儀知識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相關禮儀進行學習和應用,并且在課上進行實踐和展示,這樣能夠使整個小學數學課堂充滿傳統文化韻味。
四、開展多種類型的數學和傳統文化融合的活動
為了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深入地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教師要突破課堂內外的界限,進一步延伸數學教學的相關內容,可以開展多種類型的數學活動和傳統文化融合的相關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更有效地融合各類因素,然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自主探究,結合自身的愛好更有效地參與到此類數學文化活動中來,進而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知,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應用相關理論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讓學生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融合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形成巨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更有效地了解和認知相關內容,這樣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和針對性,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針對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圖形設計和展示活動,讓學生結合古代的具有特殊文化價值的圓錐體或者圓柱體進行組合設計,然后確保設計成果能夠在班上進行評比和展示,使學生更有興趣融入競賽活動中來,然后對于兩種形體有更加清晰明確的認知,以此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除此之外,學校相關方面也可以舉辦多種類型的傳統數學文化節,把傳統數學知識通過線上和線下互相融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其中,對于具體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然后對相關的活動內容進行推廣,融入更廣闊的范圍之中,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學生結合傳統數學文化的相關內容,針對相關文章或者學習到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深入應用和推廣,感受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和數學文化的內涵,從而對于我國的傳統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有更大的學習興趣,不斷的探究和認知,進而在自我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等方面有全面的提升。
總而言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創設出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充分滲透傳統化的相關內容,就需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引導學生在數學實踐過程中更有興趣融入其中,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性的環節,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不斷吸收傳統文化的營養元素,突破數學課堂教學的限制,進一步延伸到課外,實現深層次融合,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活動中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內容,在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自豪感等一系列相關方面有顯著增加。要在提升高校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其人文素養和文化涵養,進而為其實現全面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建平《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好家長》2017年第4期。
[2] 郜舒竹、賈小麗《“變教為學”研究系列之八——倡導數學學習中的文化滲透》,《教學刊》2019年第6期。
[3] 高珊珊《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9年第43期。